束慎徽命他起身。高清源也知自己不可過于失態,極力壓下激動之情,慢慢起身。
束慎徽凝目于他,忽然,面上露出了微笑“本王記得你的名字。三年前,朝廷曾破格擢升一批能吏,當時的吏部公文,便是本王親自批簽下去的,當中有你,言令尊早年為治水而拋軀,你父子承業,擅水工。當時本王看過,至今留有印象。”
他頷首“你果然未負朝廷對你的信任。本王深感欣慰。”
高清源再次驚呆了。他萬萬沒有想到,三年前那樣的一件小事,自己的名字,夾在當時的三百人名錄里,攝政王日理萬機,竟然至今沒有忘記。
他此刻已不止是激動,激動得整個人都在發抖了,眼中更是熱淚盈眶,才剛起身,便又跪落在地,重重叩首,哽咽道“攝政王謬贊微臣有負攝政王的信任。來此三年,治下的一條禍河,時至今日,竟依然未能修好。還要勞累殿下南巡途中百忙里過問。是微臣的罪”
他來此為官三年,清廉守正,愛民如子,這段時日,因為修河堤的事開罪了上官,縣民無不為他抱屈,更是擔心,這幾天時常有人來縣衙門口張望。方才劉向破門而入,此刻又這一番動靜,周圍早已引來了許多人,聽到這話,方知竟是攝政王親臨,全都跟著高清源下跪。有只顧磕頭的,有為縣尊辯白的,有膽大的,控訴州官。一時間,縣衙外亂紛紛一片。
束慎徽示意高清源領民眾起身,道“天子愛民。本王此行南巡,是代替天子牧民,做天子的眼和耳。再偏再遠,也是天子之民,豈會區分對待爾等立刻復工,務必趕在今歲汛期到來之前,將堤堰修繕完畢。所需的河工款項,三日內必會下撥”
周圍歡騰聲不絕。高清源領著縣民叩謝攝政王之恩,不顧天將傍晚,立刻趕去河堤,準備復工之事。
第三天,刺史和太守率著本地幾百名大小官員和士紳名流,終于在碼頭等到了南巡的隊伍,卻獨獨不見攝政王。兩邊各自吃驚,到處地找,這才知道他竟早已來了,此刻人就在那永興縣的河邊,據說已停留數日,親自監工。
眾人大驚失色,趕了過去,到的時候,只見沿岸民夫往來,工事熱火朝天,縣令高清源正伴著攝政王在巡河。
官員個個惶恐,誰會想到攝政王不但提前到來,竟還會下到這種偏遠的小縣里去紛紛涌上去拜見。攝政王當場便命人扒去了蔣正的官帽和袍服,擢升高清源為東南河道特使,總管東南各地州縣水事,又下令嚴查貪腐,查出截留水工款項的官員,有一個,治一個,罪加一等,絕不姑息。
他在江都總共停留了半個月。陸陸續續,除了擢升高清源和另外十幾名素有官譽肯做實事的官員之外,殺了和蔣正勾結的惹出巨大民憤的三名當地官員,以儆效尤。天恩和雷厲并舉過后,在江都民眾的一片贊頌聲中,離開地方,繼續南下,便如此,一路巡視,懲治貪官,提拔干吏,差不多兩個月后,到了七月底,抵達錢塘。
本地官員早就風聞他這一路南巡做下的事,人人都知他務實嚴苛,說的那句“代天子牧民,做天子的眼和耳”,更是人盡皆知。雖說一路下來,他是擢升了不少人,但砍下來的腦袋,那也是真,誰知道下一個會不會輪到自己。接到人后,戰戰兢兢,當地各界,原本早幾個月前就準備好了的各種排場活兒,全都取消。大魏每年都會為官員發放新的袍服,但去接他的那日,人人穿著舊袍,不知道的,還以為大魏朝廷如今破產,連官員的衣服都發不出來了。
但誰也沒想到,攝政王在當地巡視三日之后,這日,竟忽然在行宮下的湖畔設了百叟宴,邀全城年滿七十的老叟前來赴宴,宴席連設三日。又放出話,朝廷北伐,他邀長者赴宴,就是希望能得善策。并且,不止赴宴的長者,所有人,無論何等身份,士農工商,哪怕和尚道士,皆可上言。
滿城幾十萬人,起先誰也不信,直到第二天,有個冒失的鐵匠冒了出來,稱自己打造了一套前后護心鏡,可以助力軍士作戰,刀槍不入。攝政王叫他拿來看。嚴實確實是嚴實,但人套上,如同前后背了兩個大鐵鍋,走快些,便咣咣作響,自然是不得用。滿堂大笑,攝政王卻也沒有責備,反而賜了鐵匠獎賞,竟贈他墨寶,親筆給他題了匾額,號“天下第一”這鐵匠是第一個膽敢響應上策之人,可不就是天下第一嗎
這下不得了,原來攝政王亦是如此親民。
滿城的人蜂擁而至,五花八門,提什么建議的都有。當中大部分自然是不可用的,更不乏異想天開的胡言亂語,如那天下第一鐵匠的大鐵鍋,攝政王當然不可能一一面見。但確實,有些白身縱橫論策,有幾分見地。遇到這些,攝政王便親自召見對談,對當中的佼佼者,不吝嘉獎,甚至破格賜予功名。
這些人多出身于東南一帶的士族,就算如今家族落敗,但底子到底還是有幾分的,同門更是遍布天下。得到如此的待遇,無不深感榮耀。才短短幾天,為朝廷的這一場出關戰作歌功頌德的文章,蔚然成風,變成了民心所向。
到了第三天的傍晚,最后一場筵席,行宮下的湖邊挨挨擠擠,全部是人,湖上也擠滿大小船只,舷挨著舷,連得如若平地,孩童竟可以在湖上來回奔走。
是夜,倘若不是行宮之下地方有限,當真是滿城皆空,人人到來。正當群情激動之時,忽然,只見一條船上有人高聲大呼“殿下草民代民請命,我東南百姓為表忠心,甘心情愿,愿為朝廷的北伐大計多納錢糧請朝廷予以采納”
這話一出,被人一路傳開,很快,方才還激動著的各路人馬,轉眼全部啞了下去。眾人扭頭望去,見發話的竟是本地的一個富商。那人高高站在自家的船頭之上,說完話,朝著行宮的方向,把頭磕得砰砰作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