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3年8月2日醍醐被禁止表演,少女在香盤表正式有了名字。
1923年8月5日黎覺予的連續高音,得到國外專業人士較好評價。
1923年8月10日黎覺予登上寶冢當家雜志歌劇,雜志小范圍在大阪傳播。
1923年8月30日,千秋日,大成功。
不算劇場外食物、周邊的盈利,光是一季度公演的門票錢入賬,已經讓劇團大賺特賺了。
吃到創新甜頭的鈴木,干脆大筆一揮,給今年夏日公演的所有主要演員,訂購一套華美安可服一套顏色鮮艷、做閃片、羽毛點綴的表演服。
其實在黎覺予看來,這就是早期的大羽根,即寶冢歌劇圖案成員謝幕時,最后亮相時所背負的華麗裝飾,一般有地位越高羽毛華麗。
但是她沒想到是,鈴木居然在二十年代早期,就想出這種能突出歌劇團明星感的服飾,實在前瞻性十足。
忽然,有人在背后拍了拍她,說“黎覺予,這是你的哦。”
黎覺予轉過來一看,發現是鈴木,手上拿著一大扇像孔雀開屏的純白羽毛裝飾,無論是大小還是表面裝飾品,都比別人大上許多,羽毛材質也更好更絲滑。
“作為夏日公演的功臣,得讓所有人都看到你。“鈴木給即將要上場的黎覺予戴上,說“我和制作人說過了,過幾年的公演舞臺會設置階梯和觀眾互動區,像這種區分表演的衣服,自然是必不可少的。”
“而且我還給這些羽毛,想了一套等級制噢”
“不過我現在還沒想好,等想好了告訴你”
鈴木的話,預告著未來的寶冢歌劇團模樣明年寶冢大劇院開幕,不僅在舞臺上設置了16階大階梯,還在舞臺延伸至劇場兩邊,設置了可以拉近觀眾距離的花道。
所有的一切都和明年建成的寶冢大劇院掛鉤。
此時休息室,全員已經背負上羽毛,準備上場了。
臨上場前,鈴木終于停住嘮叨,將手中信封遞給黎覺予。
淺黃色信封、帶有法文的戳印,一切特征都熟悉得不像話。
這是黎覺予今年內拿到的第三張赴法介紹信了,以至于她心中,已然半點波瀾都沒有。
反而是鈴木,模樣相當嚴謹認真,盯著黎覺予眼睛說“劇團內部一致認為,你要前往法國學習,學習最好最新最前沿的歌唱技巧”
“我知道了。”黎覺予接過信件,理性十足地揣兜里上臺表演去了。
她這樣瀟灑的態度,唬得鈴木經理站在原地半天沒緩過神來,半響才憋出一句嘟囔吐槽,說“黎覺予真冷靜,真了不起啊。”
要知道他這個三十來歲的大叔,單是拿著赴法介紹信,就已經激動得不像話
雖然鈴木時常吊兒郎當,但不可否認的,他是一個出色的劇團經理人。
由他想出的大羽根謝幕,得到了大批觀眾、粉絲和記者的贊賞。特別當黎覺予身著巨大裝飾站在所有成員中間微笑時,那種明星素人之間的差距,瞬間被拉開來,觀看者甚至產生一種造神的成就感。
多種波折后,寶冢歌劇團夏季公演終于結束了。
想到下次見面要到秋天的時候,粉絲們都不舍地用力鼓掌,吶喊名字,試圖用熱情留住臺上的少女們,記者們則是盡職盡責,趁臺上人靜止打招呼的時候,埋頭抓拍。
其中,一位站在觀眾席臺階處的記者,眼疾手快給中間公主般揮手的黎覺予來了一張。
這位記者,就是聞訊而來的東京日報記者。
雖然寶冢歌劇團在大阪、京都地區十分紅火,但對于已經擁有帝國劇場的東京人來說,它只是一個可有可無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