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文元手里有錢就想買地,陸楊氏不答應,她二郎讀書不管家里要錢,可往后趕考不能一點兒盤纏都不給他準備。
前幾日陸景堂去府城參加鄉試,陸文元跟著去,除了備好的盤纏,陸楊氏還塞了五兩碎銀給陸文元,讓他好好照看長子,多買些魚啊肉的回去,別讓他只顧著讀書,把自己餓瘦了。
陸景堂這才剛走,景年就鬧出事兒來,挨了阿娘一頓打還不算,他練著字,忽然想到,等阿兄回來,指不定還得罰他。
越想越難過,景年吸了吸鼻子,腦袋耷拉了下去。
后背突然被輕敲了一下,林鴻方的聲音從身后傳來“頭正身直,坐好了”
景年立刻挺直脊背,抿著唇繼續練字。
他才不傻,亂寫還是要重寫,還不如一開始就好好寫,寫完了就能去玩了。
景年現在長大一點兒,終于明白練字不是玩兒,練字一點兒都不好玩兒了。
但是他答應過阿兄會聽先生的話,好好讀書,好好練字,不能言而無信。
認真寫完三張大字,拿給先生看過,林鴻方圈了寫得好的出來,一張大字上,能得三四個紅圈。
“不錯。”林鴻方頷首道“晚些時候再寫兩張。”
景年到底年紀太小了些,手小無力,練多了也不好。
“是,先生。”景年乖乖應道。
他有個優點,心大想得開,上午還發愁等阿兄回來要挨罰,中午吃了頓好的,煩惱頓時飛到了天邊。
罰就罰吧,那也得等到阿兄回來再說。
中午休息了一會兒,下午立刻追著三郎四郎屁股后頭,跑出去耍了。
看見兩個兒子跟小他們好些歲的堂弟玩得歡實,小劉氏心累到什么都不想說了。
一起入的學,侄子已經拿了小三元,參加鄉試,她兩個傻兒子,別說下場科考了,就差沒落到啟蒙班去,陪剛入學的蒙童一起上課。
照這個進度發展下去,指不定等年哥兒去科考了,他們兩個還在學堂混著。
不過小劉氏心里也有計較,她家孩子不成器,大房的孩子出息啊
他們跟大房關系親近,她家三郎四郎同大房的幾個孩子也處得好,往后二郎發達了,當了老爺,他們就是那叫什么,雞犬升天
所以三郎四郎帶著景年混著玩兒,小劉氏也就睜一只眼閉一只眼,當沒看見了。
兩個混小子跟不上二郎的步子,只能給五郎當當玩伴,五郎也是個讀書種子,這么小就開始讀書,以后當了老爺,就讓三郎四郎兩個,給他跑個腿也成。
不像那三房的,當初她公公婆婆多捧著小叔子和大侄子,為了陸景賢讀書,硬是逼著二郎退了學。
族長還因為這事,將她公公婆婆好一頓訓。
結果呢小叔子說是趕考,其實拿著家里的血汗錢在外頭花天酒地,死都死得不體面。
人已經沒了,難聽的話他們也不想說。
沒想到那個陸景賢以往表現得謙和有禮,能為了自己繼續讀書,唆使他阿娘拿肚子里的孩子相要挾。
兩年前陸景堂拿下小三元,陸景賢卻敗于院試,最終只得了個童生。
若是沒有陸景堂作對比,他這成績算是很不錯了,他阿爹十五才中的童生,他才十四,比他阿爹當年還小一歲。
可偏偏有個陸景堂,十三歲,小三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