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沙盤之后,康熙經常和兒子們一起拿著歷代治水書籍研讀,還搜集了一些外國有治水經驗的人詢問。
康熙幾年前就召集中外能人異士,組成了一個顧問團。這些顧問團中就有治水的人才。
經過沙盤推演,康熙知道無論哪里的水患都不可能完美解決。水患也是天災的一種,朝廷得不斷往里面砸錢,疏通水道、修整堤壩、堵塞缺口。
追根究底,大清還是缺錢缺糧。若大清能像英吉利等國一樣,挪世界財富為一地之用,還擔心什么黃河
修,隨便修,我有的是錢是糧
康熙每每看到世界地圖都在暢想,若有錢了,他要修更多的運河,更多的道路,讓北京城的政令能暢通無阻的下達到大清每一個角落,讓大清的軍隊能在一兩日之內出現在大清每一處土地。
如果能實現這樣的愿景,大清統治何愁不穩固
被迫塞了一腦子治水經驗而頭重腳輕的于成龍離開后,康熙拍拍胤礽的腦袋“等臺灣打下來,國庫的錢要先緊著大清水軍用。”
沒有外人了,胤礽捂著又被康熙揉亂的頭發,開始和自家汗阿瑪擺事實講道理,兒子長大了,需要。
康熙先解釋,不是故意帶人看他洗澡。他只是有些擔心累得搖搖晃晃的胤礽,多守著胤礽看了一會兒,見胤礽沒事才離開,這是關心。
然后,康熙十分不理解胤礽想要的要求。
他作為皇上,哪怕和妃嬪睡覺的時候房間內外都有人守著,洗澡上廁所都有人伺候,太子要哪門子的權何況太子還是個小孩子,小孩子不存在。
康熙打趣胤礽,難道這么小的孩子還會害羞胤礽這種年紀,正是光著屁股滿地跑的時候呢。
胤礽試圖爭辯“那不一樣,伺候的人和外人不一樣。”
康熙笑道“于成龍不是外人,你不要和他見外。”
胤礽“”算了,他明白了,和封建帝王加封建大家長康熙辯論這些話題完全沒意義。
胤礽不再談論這個話題,康熙卻把這件事當笑話講給了太皇太后、皇太后和一眾妃嬪聽。
連胤禔都不理解胤礽為何會惱羞成怒。胤禔說,胤礽該邀請康熙和于成龍一起泡澡。
胤礽張張嘴,嘴閉上,嘴又張開,又閉上,然后閉上眼“啊對對對”。
他再次感受到了自己和這個時代的格格不入。
讓胤礽更郁悶的是,康熙發現自己不再那么容易暈倒之后,便變本加厲的讓自己學習和參與政務。
在康熙看來,胤礽暈倒這種事就和跑步一樣,今天能繞著校場跑一圈,明天就能跑一圈半。只要每次都將胤礽逼迫到極限,胤礽下次的極限就會來得更晚。
康熙自己就是這樣逼迫自己,所以他認為自己兒子也行。
胤礽早就知道會這樣,心情沒什么大起伏。
他第一世的時候被逼得更狠。這輩子對比大哥他們的功課,他也是被康熙溺愛著,每日只要能完成功課,就有大把的時間自己揮霍。
若是大哥提前完成了功課,康熙肯定會說“好,再接再厲”,然后再給大哥加一堆功課。
第一世的時候,皇子們一年只有幾日假,連過年都不能休息。每日四點左右天未亮就要出記門讀書,待天黑了才能休息,這樣的生活一直持續到出宮建府。
這樣填鴨教育教育出來的孩子,再蠢也有幾分本事。
可惜乾隆后,不知為何對孩子的教育就放松了,可能是子嗣太少的緣故吧。
康熙兒子多,隨便造作,累死一個兒子還有其他兒子。
康熙和胤礽達成無言的默契,胤礽每日工作量增加了許多,胤禔看著就不高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