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因是在網絡興起之前,作家是最有話語權的人。
不說民國時期,魯迅、老舍、曹禺,如何以自己的作品發聲,激勵全國人民的士氣。
就是八零年代,也有劉芯武的班主任,掀起傷痕文學的風潮;張賢亮的男人的一半是女人,引導全社會探討人性的真實;王濛具有暗喻色彩的堅硬的稀粥更是直接觸及了改革的深水區域
項南如果不繼續寫作的話,他只能算是個有錢人而已。
中國有錢人多得是,這些年,已經有大批先富起來的人。
可是,掌握著話語權的人就不多了。
而沒有話語權的有錢人是很脆弱的。
大江大河里,楊巡那么有錢,也是說抓就抓。一個投機倒把罪,就能讓他喝一壺。
項南正是知道這一點,所以他不會放棄寫作。
他要用手中的筆,保護他兜里的錢。
不然這么大的果園,這么漂亮的別墅,想不惹人眼紅是不可能的。
項南隨即開始寫江山如此多嬌,寫的就是吊莊移民的故事。
不過,故事是從一百年前寫起。
項南準備寫一部史詩級的長篇巨著,包括清末、民國、建國、現在四個時期。
用新舊社會,人的命運的不同,來對吊莊移民工程進行歌頌,對國家扶貧工程進行謳歌。
為了寫好這本書,項南也是參考了西海固的縣志、寕夏的歷史研究檔案,以及村民們口口相傳的故事。
等收集齊了資料之后,他就開始寫了。
而與此同時,安家、李家,以及項南家,也都第一次用上了暖氣。
安家、李家的暖氣、爐子、散煤,都是項南買來的。冬天燒上暖氣之后,屋里氣溫能達到十七八度,非常暖和。
而且爐子上還能做熱水,還能做飯,一舉好幾得。
相比起來,很多鄉親們還住在地窩子里,氣溫只有個位數。進屋就得上炕蓋被子,可以說是很難熬了。
不過,那些移民來了一年半的村民,多數已經攢了一筆錢,都琢磨著來年開春就蓋新房呢。到時候住土坯房,燒火炕,可比住地窩子強。
除了寫作之外,項南還投資了五千萬在股市上。
九二年五月,就在他拋完認購證之后,內地的股指達到巔峰,隨即開始一路跳水。到九二年十一月份,由最高點一千五百點跌至四百點。
這樣大的跌幅,讓原本紅火一時的股市終于降了溫。股民們也終于都醒悟了,或者說是賠怕了,紛紛割肉逃生。
以至于九二年末的時候,股市的成交額大幅下降,股市活躍度也是大幅下跌。
不過項南清楚,從十一月十七日,到來年的二月十六日,其實還有個小陽春。
股指會從三百八十六點升至一千五百五十八點,三個月之內,升幅就達到百分之三百。
所以還是有利可圖的。
因此項南選擇了繼續投資,繼續用錢來生錢。
十二月、一月,日子一天天過去。
春節期間,村里人第一次通過電視機,看到了春節聯歡晚會,樂得他們幾乎合不攏嘴。
也讓很多人堅定信心,新的一年,除了蓋房子之外,還必須攢錢買電視機。到時候,在自己家里看春晚,也省得跑別人家討人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