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聞眨巴眼,“三皇子有子嗣嗎”
鄭芝軒點頭,“有,一兒兩女,全是王妃所出,三皇子沒有侍妾。岳家是御史中丞薛大人。”
林聞想了想,“我說些我的淺薄見識啊,你就瞎聽聽,據我得到的這些消息綜合起來看,已故太子的舅家,也就是康國公,陛下是不是挺忌憚的”
鄭芝軒見屋里沒人,也壓低了聲音,“修竹兄給過父親暗示,就是讓離康國公府遠些,所以父親雖然也站故太子,和康國公府來往甚少。”
林聞就道,“那就是說,陛下其實挺忌諱外戚的。既然這樣,宮里那些有顯赫娘家撐腰的妃子們所出的皇子,你覺得陛下還會喜歡嗎相比下來身后干干凈凈什么都沒有的三皇子是不是更讓陛下看的順眼”
鄭芝軒就一呆,然后道,“這好像也有些道理。”
林聞道,“我們就是瞎說說,具體皇上和大臣們的心思我們也不知道,反正都到了這里,京城里的事也就和我們無關了。”
鄭明耀若是聽到,那肯定就震驚了,因為又被林聞猜著了,將來登大寶的就是三皇子
不過鄭芝軒也同父親說起了這個猜測,鄭知府沉吟良久。
鄭明耀十四歲時成了秀才,鄭明敏也及笄了,各處都有禮物送來。
林聞早就抓著鄭明敏開始學內饋,除了她教,范氏也教,反正橫豎這里就只鄭明敏一個女孩子。
鄭知府也把柳州這條商路的事報了上去,引起了反響,連皇帝都點頭,“鄭卿是個盡忠國事的人”
雖然貶官是他那個二兒子干的,不過那時候京城亂的很,皇帝也沒心思把被貶的官都拎回來,當初那些人其實也承擔了混淆視線的職責。
等到塵埃落定,京城六部的蘿卜坑也都滿了,那就只能委屈了那些被貶的官了。
當然,這些人也會被皇帝記住。
鄭知府在柳州出了這么個大的政績,回調的可能性就更高了。
范氏也在和林聞商量鄭明敏的親事,林聞有些不適應,“太小了吧,敏姐兒剛及笄。”
十五啊,未成年啊
范氏白她一眼,“又不是現在就嫁,你嫁給軒哥兒時也才十七呢,相看了,定下來,備嫁妝,到個十六七嫁正好,再晚,好人家就沒了。”
林聞恍惚,她現在也剛剛三十出頭,就要嫁女兒了
好吧,這件事她也無奈。
范氏手里的可不是柳州這塊窮地方的人家,鄭知府在柳州做的好,又被皇帝親口夸了,自然和鄭家來往的人就多了。
待鄭明敏及笄后不久,禮部侍郎位置出缺,皇帝想起了鄭知府,想起他以前也是侍郎,又見鄭知府在柳州任期將至,于是就大手一揮,讓他回來
圣旨到,全家自然欣喜若狂,女眷還好些,鄭知府更忙了,他這里的政績不能曇花一現,因此還得讓同一派系的人過來盯著,還得馬上動身進京,連鄭芝軒都忙的不可開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