拋開腦子里亂七八糟的念頭,李喆急忙笑著起來,湊過去看桌面上平鋪著的那張圖。
“壽山”顧名思義,取自“壽比南山”之意,因隱含“福如東海”之意,雖名為壽山圖,但圖上還是有海的,連那山也不是空的,上頭自有一棵不老松映襯。
畫家筆觸自然,寥寥幾筆勾勒出來的意境卻是截然不同的,東海之水柔且闊,南面之山峻且險,松柏挺拔迎風立,枝葉繁茂可撐天。
統共三樣事物,各有風骨,卻又有一種共通的生命力連續彼此,整幅畫面也因此和諧起來,別有一番生機勃發之景。
李喆掃了幾眼,感受了一下畫中意境,便把注意力掃向題名落款,見到那紅章上是“靜山居士”便是一笑,忙夸贊起來,余光瞥見皇帝眉梢眼角流露出來的一絲得意之色,更是心定。
比起歷史上那種明目張膽封自己為某某大將軍的皇帝,私下里愿意當個風流才子,并且起個雅號什么的,真是再正常不過的愛好了。
皇帝以為他的這個愛好誰都不知道,卻不知道長公主在李喆愛好鑒賞書畫玉石之后就跟他說起過此事,說的時候便是防著哪日撞上言語冒犯,沒想到這么快就派上了用常
其實,皇帝的這幅畫平心而論真的是不錯,或許是出身的關系,地位的原因,畫中流露出來的意境與那些懷才不遇的大畫家表現出來的是完全不同的積極向上,根底極穩,但
不幾日就是皇帝生辰,這時候自己給自己畫一幅壽山圖,真的不是默默自戀嗎
這般想著,臉上已經有了些許笑意,之前的懷疑更是放了放,這樣的皇帝舅舅,實在不像是那種人。
“不知這靜山居士是哪位大師閑號我可能去請教一二”李喆一本正經地說著,面色十分誠懇。
如今的大師們,有的時候被求字畫的煩擾,為了知道自己的真實水平,又或者避過人事紛雜,他們也會多取幾個字號,越是名家越是如此。
這句話實實在在是夸獎了,好不好的,一下子就放在名家的位置上,能不好么
皇帝捋了一下胡須,似乎是十分欣慰李喆這般上進,先是夸贊了一番,然后故作不在意的樣子說“此畫也就一般,你若喜歡,給你便是了,哪里當得這般推崇”
明明很高興,偏偏還要自矜,莫名地,李喆想到了“傲嬌”這個詞,笑容愈發自然,又跟皇帝堅持了一番,沒有得到應允卻得到了一副壽山圖,并若干珍寶賞賜。
皇帝舅舅還十分大方地讓李喆參觀了一下他的部分收藏,其中有一件極為難得的拳頭大的夜明珠,被他用于夜間照亮安置在御書房的桌案上,抬眼就能看到,配著攀枝架子,更似一件難得的藝術品擺設。
李喆多看了兩眼,并未多做夸贊,聽著皇帝遺憾夜明珠此時不亮,難顯光輝之語,他只是笑了笑,沒有接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