錄取通知書是通過郵局寄來的,就好像老電影里那樣,郵遞員背著綠色的包,里面滿滿一包的書信,騎著自行車上山下鄉,一個個核對地址找到人,交到當事人的手里。
這樣的寄信方式讓青山收到信的時候莫名有一絲感動,郵遞員一邊把信遞給他,一邊笑著問“是京都大學的信,你家在那邊兒有親戚”
遙遠的京都作為首都,什么都是好的,一見信封上的地址,郵遞員也起了些好奇,他沒想到是錄取通知書這樣的事情,因為這年頭有資格報名并且成功考過的人實在是太少了。
不到百分之五的錄取率,全國上下報名的五百七十萬人,最終被錄取的也不過是二十七萬人,連個零頭都沒有,平均到各個城市鄉鎮,能夠收到錄取書的人真的是鳳毛麟角,尤其在趙家村這樣的小山村,更是罕有。
所以,郵遞員按照正常的思維想,難道是那里有親戚
比起錄取通知書這樣的事情,這種猜測反而更靠譜一些,隨著生活條件好了,天南海北的人都開始尋根通信,突然一下冒出來個在海外的親戚都不稀奇,何況這樣的距離還沒出國。
“不是親戚。”青山這樣回了一句,笑笑沒有再說話。
郵遞員常跟人打交道,見這種情況知道是不想多說的意思,也就沒有再追問,又去給別人送信了。
“啊,這是什么”正在做飯的青山娘見到遞到眼前的東西,手在圍裙上蹭了蹭,才接過來。
“這是京都大學的錄取通知書。”青山已經打開看了,重點看了看報名的手續和時間,或許因為這年頭上大學的都少,所以看起來程序并不復雜,也沒什么流程表,一張紙簡單明了。
“這是考上了”青山娘有些不敢相信,又不敢拿那單薄的紙張了,生怕手上還有沒擦干凈的水漬,還怕蒸汽把紙熏壞了,忙往外走,到了明亮地兒,她又把那通知書拿出來反復看了又看,她認識的字不多,大部分都看不明白,但“趙青山”這個名字她還是認得的,一遍遍虛虛摩挲著那名字,嘴角咧出一個笑容來,說不盡的歡喜。
“青山,我聽說你收到了京都大學的信,是什么事兒啊”
趙家村里郵遞員也算是常來的,跟這些常常寄信的知青都熟悉,一說起來就說到了這封來自遙遠城市的信。
其他人或許還以為是親戚關系,但大姐夫肯定不會那么想,他如今也是家中一份子,總比別人了解得多一些。
心中好奇,放下鋤頭,提前回來了,一進門就看到這娘倆,張口就問這件事。
青山娘正高興著,哪里還記得“不能說”了,笑呵呵地扭頭說“在這兒,青山收到了京都大學的錄取通知書,他考上了,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