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喆兒這孩子,就愛那樣漂亮丫鬟,一個個連自己都照顧不好,哪里能夠照顧人”
在另一處花廳坐下了,長公主這般說著,端起了漂亮丫鬟奉上的茶盞,不溫不涼,淺淡的花香,喝起來人也舒爽了,其他的漂亮丫鬟該打扇該服侍的絲毫都不曾怠慢,樣樣都做得妥帖,又哪里是不能照顧人的樣子了。
秦嬤嬤是跟著長公主從宮中出來的老人兒,哪里不了解長公主的心思,對上兒子,她只怕不周到的。
笑著應了兩句,又引來了長公主對兒子的夸耀,她也是真的有東西夸,李喆雖然是富貴出身,但自身的教養不差,小的時候也曾得先帝手把手地教寫字,如今年紀漸長,不愛讀書是一回事,一手字寫得好不好就是另一回事了。
李喆又愛花鳥美人,畫畫上也有幾分功底,不敢說跟那些大師比較,但某些靈性的東西到底還是有特色的。被京中某些諂媚好事的贊為“書畫雙絕”。
這里面當然有不少的水分,他才多大,書畫便是好,又能好到哪里去,總超不過當世大家,但有了這樣一聲贊譽,到底是個好名聲,且容得身邊人自傲。
就這么,長公主對自家兒子貶一回夸一回,來來回回,不熟悉的人難免有些摸不著她的心思,但在秦嬤嬤聽來,便是那貶也是含著愛意的嗔怪,斷不容許旁人去贊同。
更不用說那夸,分明是等著旁人都跟著一起夸的。
秦嬤嬤做到了這一點,于是在長公主面前愈發說得上話,毫不怯場地跟著說起,語氣中也是愛意滿滿,她一輩子不結婚不生子,看著李喆長大,心底里跟自己的兒子也不差什么了,不敢說比長公主愛得多,卻也絕不少,又怎么會覺得李喆哪里不好
兩人說著說著,不知怎么就決定了再給李喆兩個漂亮丫鬟,免得他那里“沒有個使喚人”。
跟項明同批的知青很多沒他那么挑,有的都找到了對象,這時候見女方家長倒是容易,就是男方那邊不好見,不過也有些都寫了信說過了。
即便成婚是人生大事,還是沒有人回過來主持,多半都是村長和一些干部們當做主婚人證婚人,把婚禮給辦了。
有人開頭,后頭的人就更活躍了,心里癢的像是貓抓一樣。
項明之前忙的時候沒想到這樣的事,對那些人的急切還存了笑話的心思,等到自己想了,看看周圍人,竟沒有幾個合適的了。
“誰讓你那么挑的,我看你借住那家的二女兒就不過,叫什么來著,趙愛紅是吧,是個爽利人兒。”
田愛國和項明住一個屋,彼此都是男的,哪有什么不明白的,擠眉弄眼開始出主意,也不算是歪主意,在村子里頭,青山的兩個姐姐的確算是出挑的那一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