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種情況下,澳大利亞純度極高的鐵礦石,會更加具有顯著的優勢。
甚至可以說,可以對歐洲市場進行供應,鐵礦石如果處在低價位的話,歐洲畢竟距離澳大利亞很遙遠。加上歐洲本身也有鐵礦,對澳大利亞鐵礦的需求并不急迫。
但鐵礦石售價上漲之后就不一樣了,英國畢竟是有帝國特惠制支撐的。經過英國的手在輸入歐洲其他國家,就很令人期待了。
在法國畫餅的帕梅拉蒙巴頓,也因為戰爭導致鐵礦石上漲的消息,專門給這段時間返回倫敦的未婚夫發了電報,表達喜悅之情。
就算是歐洲境內最好的鐵礦所在國瑞典,英國比起德法來說也更有傳統的牢固關系。總的來說如果能夠利用上這一次的戰爭帶動相關原材料上漲的東風,英國還是可以撈取一部分利益的。
艾倫威爾遜這一次返回倫敦,還帶來了上半年的馬來亞利潤,一共兩千八百萬英鎊。畢竟之前馬來亞的錫礦和橡膠分別占據全世界需求的一半和三分之一,具有強大的定價權。
在荷蘭撤離印尼同時,順便摧毀了當初荷蘭在印尼的橡膠產業,還提振了英屬馬來亞在橡膠領域的定價權,才導致了半年兩千八百萬英鎊的收入。
荷蘭摧毀的印尼的橡膠產業,反而幫助了英國,那就和蘇聯解體之后,美國直接進入高速增長階段是一樣的,畢竟競爭對手沒了,不用在壓低價格裝孫子了,冷戰紅利就是這么回事。
荷蘭人的行為,算是讓英屬馬來亞吃上了一波小范圍的冷戰紅利。
鐵礦石的預期超出預料,也讓帕梅拉蒙巴頓在巴黎的成功學課程更加的游刃有余。不知道是不是錯覺,她就發現法國人好像對利比亞石油的消息,特別的有興趣。
艾倫威爾遜知道這絕對不是錯覺,地中海和北非一直是法國的后花園。特別是北非法國是占大頭講法語的國家有連綿成片,后世第一個跳出來干掉卡大佐的國家也是法國。
法國不惜出兵,穩固后花園,加強掌控地中海,建立法國為首的地中海聯盟是假的
要是別的地方發現石油還好說,偏偏是在北非,怎么可能不讓法國人歡呼雀躍。說不定因為北非利益的增大,法國現在對北非更加不愿意撒手了。
對未婚妻的販賣成功學課程順利,艾倫威爾遜表達了恭喜之意,隨后就直接找到了扎哈羅娃詢問他更加關心的事情,種子、種豬和推動農牧業革命的項目。
他對扎哈羅娃并不陌生,畢竟是米哈伊洛維奇安排過來的助手,實際上也不僅僅是馬來亞的事,北羅德西亞也在順著這些渠道,要引進相關的項目,發展農牧業,在這上面兩個地方的目標一致,可謂是一舉兩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