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的問題是美國過強了,艾倫威爾遜心里發誓,如果美國真到了越戰失敗的那一天,英國一定會成為最可靠的盟友。但現在讓美國人吃一點苦頭也好。
而且這是美國人自己主動的選擇,別人艾倫威爾遜不敢說,但五星上將麥天皇肯定是主動做出這種選擇的。
在艾倫威爾遜在德國,爭取合并占領區過程中得到相對于英國的有利條件。返回本土鍍金的海務大臣蒙巴頓,也接到了皇家海軍太平洋艦隊,和美國太平洋艦隊商討聯合作戰的消息。
皇家海軍自從二戰結束之后,五年時間已經出售了不少戰艦,大到航空母艦戰列艦,小到驅逐艦掃雷艇,現在皇家海軍的總噸位只有二百一十萬噸。和美國海軍的實力已經相差很遠,但仍然是蘇聯法國和意大利海軍加起來的兩倍。
和美國的差距在于美國不像是英國因為財政問題,凍結停產了原本的造艦計劃。還有就是美國在戰爭時期建造的軍艦,也不像英國很快就封存或者出售。
但就算是如此,太平洋艦隊仍然是皇家海軍的主力艦隊,和地中海艦隊都是大艦隊的配置,英屬馬來亞周邊還有荷蘭和葡萄牙、法國的海軍力量。
艾倫威爾遜不知道此時的麥天皇,是否已經想到了抄敵人后路,但覺得不會這么早,現在的當務之急,應該是不要被趕下海才對。
先好好經營釜山防御圈才是正經,在波恩的艾倫威爾遜,為英國爭取利益主要有兩點,未來德國的首都必須在英占區,英國控制的魯爾區是德國最重要的地方,總不能把首都放在美國控制的巴伐利亞吧
另外一點就是要照顧法國人的情緒,以及德國周邊國家的感受。雖然戰前德國和周邊國家的關系未必就很差。
但德國作為一個戰敗國,被踩一腳是政治正確,戰爭已經結束五年,周邊國家經過了五年的政治正確,哪怕就算是之前對德國有好感,現在也被洗沒了。
所謂的周邊國家,當然也有蘇聯,艾倫威爾遜知道激怒蘇聯已經注定的了。但并不妨礙他用蘇聯來說事,證明英國的擔心有道理。
就如同之前拿著麥天皇一聲不吭去了詐騙島那件事做文章一樣,如法炮制沒什么不行。
“我們倫敦認為,如果美國能夠迅速扭轉局勢,擊敗入侵韓國的敵人。這樣才能對蘇聯形成震懾,歐洲的安全問題是英國最為擔憂的事情。”
“不要忘記柏林還有我們的人,一旦不顧蘇聯的反對激怒蘇聯,那些人會不會成為人質”
艾倫威爾遜以顧全大局的心態,表示在遠東戰局不明朗,自由世界不占據優勢的情況下,在歐洲這邊不顧蘇聯反對建立排除蘇占區的聯合政府,對當前的局勢有害無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