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的歷史教材,就很有意思,談到古代的時候一般都很客觀,在各國歷史教材當中,都算是對中國贊譽頗多的那一批,前提是別提現代,到了一九六二啥客觀都沒了。
“中堂大人,雖然有些細節不同,但是大體上國內的學者還是認可當前馬來亞所用的教材,聽聞是你編寫的都很吃驚。”林連玉不無恭維的道,“鄙人絕對沒有撒謊。”
“哦呵呵,是嘛”艾倫威爾遜的嘴巴差點咧到耳根,但馬上故作矜持道,“也許是殊途同歸吧,成功者總是選擇相似的路線。雖然不完全一致,但大體上一致的。你們華人不是有句話嘛,求同存異。這不是壞事。”
能夠有這種評價已經足夠了,林連玉推廣的教材畢竟是服務于英國領地的。艾倫威爾遜也不好意思在英國海娃領地教材上,對著中國古代贊揚,能夠大體客觀已經不錯。
談完了教材,林連玉談及了簡化字的事情,表示國內也有這種想法,以及掃盲運動。林連玉所說交流中的收獲,也主要集中在掃盲運動上面。
“專員,很多辦法我也想試試,說不定也能起作用。”林連玉表達了效仿之意。
“沒問題,出于顧忌馬來人的感情,我不能利用殖民政府的力量支持。但是對于掃盲這種好事,絕對是不會限制的。直白一點說,英國擅長分而治之,可以說每一個殖民地都已經做好了分治準備。”
說到這覺得有些太直白,艾倫威爾遜話鋒一轉道,“當然我們希望做到相安無事。保存不同民族的差異,共筑多元化社會。大英帝國相信,每個民族都有自己獨有的特質,就如同印度人有信仰,中國人勤奮,猶太人善于經商,法國人善于讓女孩子開心。這是一個和解的世界,讓我們著眼于未來,求同存異。善于發現其他民族的優點。”
林連玉問艾倫威爾遜支不支持掃盲運動,艾倫威爾遜當然是支持的。
這有助于共建馬來亞多元社會的初衷,歸根究底一個分類的社會有助于大英帝國的統治。
當然最好的統治,還是趕緊指望國內的核武器載具有進展,在加里曼丹島修建核彈發射井,這樣才能令人安心。
關于朝鮮戰爭,林連玉沒說,艾倫威爾遜也沒問,只是重復了一遍,關于英國皇家海軍打擊海盜行為的持久性,維護本地區海域的安定初衷不會改變。
林連玉作為一個學者,對這種話術沒什么研究,最終忍不住問道,“中堂大人是什么意思”
“哎”艾倫威爾遜苦笑一聲道,“英國不承認本地區海域有走私行為。保持自由航行的暢通是太平洋艦隊的分內之事。林先生知道這件事就行了。”
朝鮮半島上的美軍可正在被反擊呢,此時要是被美國人抓到把柄走私,這有些說不過去,還要不要英美特殊關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