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應對本土的問題上,艾倫威爾遜和葛量洪立場一致,都認為治下的土地要發展,不能把世界第一人口大國當成不存在。
關于打擊走私行為,更是取得了一致共識,既南中國海并不存在走私行為。都是合法的正常貿易,皇家海軍太平洋艦隊可以作證。
“總的來說,香江什么都不用做,就已經有了足夠的利潤。”艾倫威爾遜老神在在道。
至于直接管理經驗,也是英屬馬來亞應該學習的地方,比起艾倫威爾遜這個專員。
其實作為港督的葛量洪權力更大,港督同時擁有行政權和立法權,此外,軍事權和警察也都掌握在港督手中。在香江可以隨心所欲做任何事,不會受到制約。
港督同時擁有行政權和立法權,此外,軍事權和警察也都掌握在港督手中。在香江,港督可以隨心所欲做任何事,不會受到制約。
所以艾倫威爾遜是必須得到葛量洪的首肯,才能搭上世界第一人口大國的順風車,根本就繞不過去。
不過就像是他說的,這對所有人都是好事,香江也會因此受益。那么香江的英國公務員,也自然更加是受益最大的群體。到時候也更有底氣和倫敦胡攪蠻纏
兩人談的起興,艾倫威爾遜請教直接管理的經驗,“其實要是國內的政客說什么發展計劃,肯定是三句話不離民主。”
“他們懂什么治國”葛量洪噗嗤一笑奚落道,“在經濟發展當中,民主根本是一個貶義詞,我們在香江的官員都認定,民主政治是會最快拖垮當地經濟的東西,并破壞社會及政局的安全。如果有一天我們要搞垮香江的經濟,倒是可以試一試民主政治,見效肯定非常快。”
“尊敬的爵士,你真是一個預言家。”艾倫威爾遜的贊嘆絕對發自真心,未來的事情可不就和葛量洪說的一樣么。
兩人在香江能夠受益這一點上再次取得了共識,香江地域狹小,自然資源匱乏,所以當地的生活物資、農產品、能源等都需要從外界源源不斷的輸血。香江的活牛、活羊、活豬、更是完全依賴外界。在豆類、番茄、洋蔥、黃瓜、生菜、菌類及其他蔬菜方面,海外也是最主要的方。
總的來說,沒有貿易香江是絕對不可能有所發展的。所以對于香江的英國公務員來說,所謂自由世界的廣泛封鎖,本身就是對社會公器們的最大侮辱。
帝國公務員自己不加入走私,已經算是對得起大英帝國多年以來的培養了。至于隔斷香江作為自由港的貿易作用,那是想都不要想,換多少個總督都沒用。
接下來的幾天,作為兩地的行政長官,艾倫威爾遜和葛量洪把事情談的七七八八。
香江和馬來亞不但在經濟上可以通過分工的方式,推動彼此發展。在政治上面對倫敦,更加可以采取共同立場,兩人都認為,海外公務員的利益和本土的官員們認為的,并不完全是一回事。
因為聽聞美國人主動提及要和談,艾倫威爾遜帶著尊敬的港督去了一趟教堂,表示為和平祈愿,畢竟戰爭是殘酷的,沒人希望戰爭持續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