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尼日利亞的民族問題應該怪不到英國身上,在我們來之前,尼日利亞就已經這樣了,可不是我們讓豪薩人信和平教的。”
阿齊克韋曾經在美國留學過,艾倫威爾遜提及這段經歷,在和如何反對英國聯系起來,在性質上可以說是非常嚴重,第二段話則提及了當前尼日利亞面臨的民族問題。
“毫無疑問的是,豪薩人作為多數民族,理應有更大的權力。這符合民主政治的基本規則,少數服從多數。我想,把尼日利亞的未來交到豪薩人手里,是負責任的,也是最好的結果。”
“當然辦法不是只有一個,如同英屬印度分裂之后轉入敵對,有一部分聲音認為要避免這種悲劇,對一些殖民地進行調整,采取分治的策略可以避免這一點,這也不是沒有道理。”
一邊翻閱著資料,艾倫威爾遜用很輕柔的聲音說出這番話,表情也非常明事理,甚至可以說是真誠,他就是這么認為的。
隨著當事人的到來,艾倫威爾遜腦海中的鍵政記憶也被喚醒,想起來了阿齊克韋確實是尼日利亞國父,這是沒錯的。
但還有別的,那就是獨立之后的尼日利亞剛開始確實在伊博人手中控制,伊博人甚至還覺得不夠,民主政治給了其他兩個民族機會,不如實行軍政府模式,發起過軍事政變。
在軍事政變之后利用軍隊,把其他民族的勢力打垮,構建成完整的尼日利亞完成發展。
但伊博人本身是三個民族當中占據面積和人口最小的,最弱的一個竟然開啟了軍事政變的先例,就別怪別的民族也這么干。這種例子一旦出現,就是誰拳頭大誰站理了。
最終尼日利亞落入了以約魯巴人奧巴桑喬為核心的,豪薩人軍政府手中。
奧巴桑喬是約魯巴人,本人是基督徒,但是圍繞在他身邊的軍方勢力卻以豪薩人為主。
豪薩人本身就是尼日利亞最大的民族,和伊博人云集在各級政府不同,豪薩人是大頭兵的主要來源,其實剛開始軍方的高級官員也以伊博人為主。但以低級軍官為主的豪薩人經過了幾次政變,把伊博人的勢力清除。
從這一點就知道奧巴桑喬在統治尼日利亞期間,并不是沒有手腕。他所在的約魯巴人,既不像伊博人在英屬時期就是尼日利亞的官員,又不像豪薩人是軍中的多數。
但最終是奧巴桑喬拆掉了以三大民族為基礎的分區管理,將尼日利亞的民族矛盾壓了下去,當然壓下去是僅限于他任內。
阿齊克韋聽著艾倫威爾遜又是分析,又是威脅的話,不由得反駁道,“尼日利亞是一個整體,所有人都是尼日利亞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