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韓國的秋天屬于趙樂菱的。
以黑馬之資沖入年度票房第六位的恐怖直播給趙樂菱提前預熱,秋夕上線,作為趙樂菱出道以來首次發專,這張專輯也成了某種意義上的黑馬,銷量節節攀升,升到姜振威想要大膽一把,給趙樂菱出個黑膠特別版。
“出黑膠”趙樂菱有些遲疑,“不會被吐槽騙錢吧”
“我們按照最高的標準制作,為什么會牽扯到騙錢。”姜振威表示,“之前的三十萬可是前車之鑒,你確定要反對我”
趙樂菱沒有要反對他的意思,但黑膠這玩意兒吧,專業的音樂人都知道是怎么回事。好聽點是格賣情懷,難聽點就是裝逼加騙錢。
從科學角度去評判人耳能接受到的信號范圍內,黑膠的音質是比不上cd的,而cd跟數字音源本質上是一回事。普通聽眾可能認為在音質上黑膠最好,cd次之,網絡音源再次。實際上不是那么回事,音質好不好是由錄音設備和制作人技巧去決定的,錄好之后播放的載體都大差不差。
反倒是黑膠由于早年的技術缺陷,在專業音樂人的耳朵里,黑膠并不會比cd更好,但市場上黑膠唱片就沒有比cd便宜的。這玩意兒講夸張點都涉及到智商稅了,但情懷么,見仁見智,很多人就是愿意為情懷買單啊。
有些人就是覺得黑膠聽起來最有感覺,最有氛圍,最有逼格。他們就是喜歡繼續缺陷所帶來的所謂的人聲還原。
因此,很多專業運營歌手的經紀公司,高大上的樂團,他們都會以出黑膠唱片為逼格提升的代表,也以黑膠唱片的販售量去定位自己的高端。市場上和普通民眾也認這回事,大家潛意識里確實覺得膠片更有逼格。
可在趙樂菱看來,這有點像騙錢,黑膠定價非常貴,買一張黑膠能買一打cd。
姜社長不管什么音樂人的耳朵里黑膠和cd的區別,他在乎的是,“我們到九十萬了,這個數字我們誰都沒想到,如果能破百萬,黑膠我一定要出。有錢不賺天打雷劈,知道嗎”
不想被雷劈的趙樂菱乖巧點頭,社長說啥是啥,她現在已經有點被雷劈中的恍惚感了。
專輯發售之前,不管是趙樂菱還是其他知道她要發專輯的人,哪怕就是媒體都是默認銷量一定不錯。趙樂菱作為d發出去的可不是一兩張碟,成績都很好,沒道理自己出專輯成績就會糟。
可這個成績好的標準是以三十萬張、五十萬張的音樂人標準來的。大環境不好,三、五十萬張唱片已經是一線乃至于超一線歌手才有的銷量了,誰都沒想到趙樂菱能在一個月內再版四次,直沖百萬。
這是包括趙樂菱在內誰都沒想到的,連一開始叫著要囤貨五十萬張的姜振威都沒想到。
第一波喊出五十萬的姜振威在第二波,按照常規流程,從三十萬縮減到二十萬。通常情況下,音源大家都聽過了,還買專輯的人自動就會減少,新鮮感沒了么。
第二波的二十萬張專輯出街,銷售的速度跟第一波一天就清空相比是慢了些許,但也十分有限。三天,從開售到售空就三天,就這三天,網上關于趙樂菱的討論熱度就沒下來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