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延壽直起頭,和同樣驚詫的李孝恭對視,“有的。”他說,“明有一個謚意,或許會適合他。”
李孝恭眉頭緊皺,“你是誰”
李承乾自己屬臣,又李孝恭,抿唇站出來,“堂叔,這是孤的典膳丞。”
李民眼中流露贊賞之意。
李孝恭忽然笑,“典膳丞”他用牙齒磨著這個微小官職的稱呼,染著一絲半點炭火火光的眼底,露出些許輕蔑,“不知有何見解”
要不是有選拔賢才不身份,才能的李民在,李孝恭連讓李延壽說話的機會都不會給。
他他的眼神,不屑地仿佛在螞蟻。
李延壽又不是厚臉皮,感受不到那股視線,登時燒紅臉。
如他也能到尚書的位置
李延壽一眼太子,自己的主子,這才清晰地吐字“明還有一個謚意,總集殊異曰明。”
“總”李孝恭牙根微微發緊。
禮部其他官員目光也訝異地定格在李延壽身上。
眾目睽睽下,李延壽憋一氣,繼續往下說“譬如那北齊的高洋,文治武功絕對是當首屈一指的明君英主,北齊在他手中達到極盛,突厥他缽汗甚至稱其為英雄天子。然而,或許是水滿則溢,經過卓越的成就后,此人便自滿,開始暴虐,開始享受總集殊異,便是聚集極大的差異,倘若”
接下來的話有些大逆不道,這也是之前李延壽糾結著要不要站出來的原因。大家都在為李隆基的功業而自豪,他作為戳破那個人,不一定會受到感激,也許會被不喜。
不過。現在話都說到這兒,李延壽硬著頭皮“我是說,倘若明皇帝也是與高洋一樣的性子呢”
李淵怒喝“放肆”
“大父,遐齡他”李承乾也不知道自己該說什么,兩三息后,干巴巴道“他沒有惡意。”
李延壽安靜地跪下,著小太子的背影,不知道在什么。
他耶耶喜歡挖掘南北朝的歷史,他就是在這耳熏目染中長大的,別人不到,或者不敢明皇帝會“不明”,他聽過那段歷史里君主的荒唐與混亂,倒是第一時發現別人不敢的地方。
而聽到這個說法后,許多人一瞬失言語。
他們有判斷力,這“明”的謚號,再配上山鬼的惡趣味,外加安史之亂“由盛轉衰”誰規定盛衰之就一定會有緩沖的時呢,竟是該死的合適。
“竟然”
“怎么會”
“匪夷所思匪夷所思”
山鬼凝視著李民,就像是全身毛炸起的貓。他臉色從懵逼轉為鐵青,緋綾袖子被他拉扯成直條,“我、選、明、皇、帝、李、隆、基”
山鬼客氣地問“不改嗎”
“不改”
“太啦恭喜你們,居然答對”
滋味樓中央的大樹,悄咪咪睜開一半眼睛,清晰到貞觀君臣復雜的臉色,那似說不清道不明,實際上卻能用宿主所在時的話語來概括。
他們有志一同,思維難得合一地,對歷史上那位唐明皇抱以最誠摯的問候
李隆基,老子xx你o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