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死了,臨死之前當著眾位大臣的面,將江山交到了胤禛的手中。
跪在床榻下,親耳聽到皇阿瑪傳位的胤禛只覺得諷刺不已。
上輩子,江山風雨飄搖之際,傳位圣旨是隆科多當著眾多大臣的面,從正大光明牌匾后頭取下來的,滿蒙漢三種文字寫下的傳位圣旨,到了后世,依舊被人誤認為被篡改過,那時候在老八余黨的逼迫下,他曾無數次的在心底怨恨過,既然想要傳位給他,為什么不當著文武百官的面,正大光明的立他為太子。
其實他也明白,說到底,只是皇阿瑪不想死而已。
想要千千萬萬年的活著。
想要永遠做大清的皇帝可皇帝也是人,壽數到了,也就死了。
這輩子多可笑。
人人都知道現在的皇位就是一個燙手山芋。
可偏偏,他得到了上輩子夢寐以求的太子之位,啊,不,是禪位。
他能不要么
不能。
這是皇阿瑪的恩典,他必須要,況且這皇位上輩子就是他的,就該是他的。
換上嶄新的龍袍,跪在皇阿瑪面前,感受著那頂代表皇位的冠冕輕輕的戴在了頭上,胤禛再也繃不住的紅了眼眶,上輩子的遺憾,這輩子的圓滿。
康熙見胤禛眼中含淚,嘆了口氣。
難得在兒子成年之后,還用對待稚童的語氣安撫道“莫哭。”
這般安慰,反倒更叫胤禛鼻酸幾分。
在即將登基的喜悅過后,胤禛終于想起來,自己的登基,等于眼前這個男人即將逝去,甭管曾經在心底有過怎樣的怨言,他對皇阿瑪,終究還是尊敬的。
胤禛登基一年半以后方才改年號為雍正。
再次之前,依舊沿用康熙年號。
后太上皇駕崩,雍正守孝二十九天后,方才改了年號。
而此時,整個大清已經盡數淪陷,只剩下山東、天津與京城三個地方,還屬于大清管轄范圍之內,其他的地方已經盡數被劃入華夏的勢力范圍。
由于華夏的管理方式與大清不同。
老百姓們也不是傻子,自然知道在誰的治下日子會更好過。
于是大清這邊不少人偷偷摸摸的往華夏那邊搬遷,哪怕沒有戶口,只有個臨時暫住證也行,他們不挑,只要能有條活路就行。
雍正上臺后,也是熟門熟路一連串的政令發下去。
攤丁入畝是他上輩子做的很順手,這輩子操作起來也不艱難,甚至因為朝堂如今沒有了敵對勢力,再加上疆域變小了,實行起來更是迅速。
奈何再好的政策是縱向對比出來的,一旦有了橫向對比,就顯露出了不足。
華夏雖然目前實施的是工分制加國營廠制度,這種在未來二十一世紀看起來極為陳舊的制度,在此時,卻是最適合的,人的思想不可能一瞬間轉變,突然要習慣了皇權是天的老百姓自己當家做主,這才叫害人性命呢。
范婉不打算迅速,只打算循序漸進。
所以對京津魯三地暫時是不打算要了,她得先把得手的這些地方,派兵駐扎,興辦學校,興辦廠房,得了江南這個福地,輕工業就可以發展起來了,鹽場,織布廠,繡坊,瓷廠還有南方的甘蔗也該種植了,有了甘蔗就能開糖廠,最重要的煙廠
是的,范婉打算開煙廠。
當然不是膏方,而是后世據說華國尖端武器有一大半是華國男人抽出來的煙廠。
主要做出口生意,本土雖然也做,但要效仿后世煙酒銷售的方法,打上鋼印,按需分配,不允許竄貨,最大限度的保證每個地區能拿到的最低量,不會發生抽煙害人的事情來。
范婉的想法很多,再加上上輩子治國,上上輩子開公司,政治民生經濟她都懂,真搞起來也不慌亂。
這世道就是這樣。
此起彼伏。
橫向對比之下,老百姓們自然知道誰更好。
雍正很努力,可以說非常努力。
凌晨一點睡,早上四點起,十年如一日,可大廈將傾,豈是一人之力能夠力挽狂瀾的就連朝中的大臣們,都暗中將家里受寵的小兒子改名換姓,安排到了華夏去。
他們覺得,自家的孩子學富五車,便是到了華夏,也能輕易的登上高位,日后博一個好前程。
只是他們哪里知道,這些孩子到了華夏后,就被繁重的學科給壓垮了脊梁。
物理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