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明軍當中有更多的人意識到這一點,將很容易會動搖軍心。好在城內各處戰況消息并不互通,也僅有趙丁二人在內的少數高官掌握通盤信息。
趙明宇肅然道:“丁大人,如此說來,我方今日只能死守陣地,竟連半點反擊的機會都沒有!”
丁保國道:“我們的武器射程不足,打不到城外的敵軍,要想殺敵,唯有出城迎擊,但那樣就是形同自殺,于守城戰并無任何益處。”
趙明宇道:“但海漢人若照著今天的戰術繼續打下去,不消多久,城中部隊的士氣也會給磨沒了!”
丁保國道:“為今之計,只有先加固城防,畢竟我們占據主場之利,以逸待勞,而海漢人是遠道而來,舟車勞頓,多攻一日,他們的銳氣同樣也要磨去一分。若南昌城能守得一兩個月,我就不信他們還能維持今時今日的攻勢!”
趙明宇仍不放心地追問道:“丁大人,海漢軍如此猛烈的炮擊,你覺得南昌城真能撐得了一兩個月嗎?”
丁保國道:“我命人統計了海漢軍今日的炮擊次數,四個方向共計打了近千發炮彈,想必這樣的消耗,對海漢軍也是一個不小的負擔,他們若能日日照此標準,連著炮擊城防一個月,那我也算輸得心服口服。不過他們需從千里之外的后方運送作戰物資,后勤壓力極大,所以我認為今天這種作戰強度,對海漢軍來說也難以為繼,不會維持太久。”
趙明宇算是明白了丁保國的應對之策,點點頭道:“丁大人的意思,就是繼續撐下去,跟海漢人比拼誰能撐得住。只要我們能熬過最艱難的這段時間,海漢軍或許就會自行撤退,放棄圍攻南昌。”
丁保國的判斷是站在軍方的視角上,的確有其合理性。
海漢軍就算能在江西本地募集錢糧,但作戰物資可沒法就地生產,需從長江下游地區通過航運送入江西,而這對其后勤保障將造成極大的壓力。
丁保國認為,海漢攻打江西的戰事已經持續了兩個月,對后方的物資需求只會越來越大,一旦后勤供應不暢,前線的攻勢很快就會陷入停滯。
從海漢軍進攻江西開始,南昌守軍提前許久便已囤積了大量物資在城內,做好了打持久戰的準備,至少一兩個月內無需過多考慮后勤問題,在這方面多少還是占據一些優勢。
所以丁保國的計劃就是拖,拖到海漢軍自己因為后勤問題而撐不下去,不得不自行退兵的那一天。
當然了,這個計劃要成功也有一個前提,那就是南昌城防必須得能挺到那個時候才行。
究竟是南昌的城墻先塌,還是海漢的后勤船隊先垮,現在似乎還真不好說,但終究是給處于困境中的大明守軍提供了那么一絲希望。
即便是對此沒有太多信心的趙明宇,在仔細盤算戰場形勢后,也不得不承認丁保國的想法或許就是唯一的生機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