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個船臺上的工作的船匠明顯要比其他幾個船臺少得多,李奈不問可知,這必然也是海漢人出于保密的考慮。但從目前所見來看,李奈覺得這艘船似乎也沒什么特別出眾的地方,不過李奈覺得這多半是自己的見識問題,否則先前在旁聽討論會的時候就不會有那么多完全聽不懂的內容了。
如果李奈比較懂行,他就應該能看出這艘船的龍骨有向尾部下傾的趨勢,與現有的各種帆船是存在不太顯眼的差別。這種結構可以獲得較大的尾部吃水深度,能使其水下船體的橫向水動力中心大大往后挪移,從而有利于搶風航行和減小船體橫漂幅度,有效地提高船只在海上的穩定性和航速。
這種結構是來自于十九世紀才會出現的“巴爾的摩縱帆船”,兩百年之后出現北美切薩皮克灣的這種北美縱帆船在世界航海史上也算是有頭有臉的角色,是十九世紀之后最優秀的快速帆船之一,代表了當時最先進的船舶設計思想,并且也對之后的造船技術產生了革命性的影響之后出現的飛剪式帆船就是在此基礎上發展出來的高級快速帆船。
而在船艏的設計上,海運部就的確借鑒了飛剪船的設計,水下部分的形狀如同一把利斧,幾乎是最小的阻力形狀。關于船艏的設計也有過一番爭論,還有人提出過使用球鼻艏的設計方案,但后來還是被海運部否決掉了。球鼻艏一是建造的技術難度相對于較大,二來在中小型船只上安裝球鼻艏的減阻提速作用并不明顯,而穿越集團在最近幾年之內可能都不會具備足夠的條件去造那種排水量幾千噸的大型船只。
這些優秀的設計方案也被海運部采納了其中的精華部分,并且揉合到新式帆船的試制當中。當然了,在帆索系統的設計上海運部還是堅持了自己的意見,畢竟是基于流體力學原理設計出來的黑科技作品,也經過了后世的實踐檢驗,技術含量可比洋鬼子的那曬尿布一樣的滿船帆高多了。不過這種小的技術細節,李奈哪怕是看到了,也意識不到這對促進航海技術進步的意義,頂多只是很直觀地感覺到這艘船的外形很流暢,看起來比較賞心悅目而已。
越之云道“李先生,這里可以隨便看,但關于這艘船的建造問題,就請你不要再繼續多問了。至于原因我就不多解釋了,你懂的。”
李奈點點頭,表示自己明白。這種事他并不是第一次在勝利港遇上,上次來的時候他就問過了不少沒有得到解答的問題,例如港口停泊的那些鐵船是怎么造的,鹽場的產量為什么遠遠超過大明的水平,玻璃的制作工藝等等。每次海漢人不愿意回答這些疑問的時候,便用“保密條例”來搪塞自己。李奈不清楚海漢人的“保密條例”具體規定了些什么內容,但很顯然,他們制造的所有東西的制作工藝都在這個“條例”的管轄范圍之內,而現在這個名單上顯然又得增加一項了。
李奈并不反感海漢人的這種態度,技術壁壘可是這個時代匠人的賺錢法寶,海漢人的商品能夠賣出那么高的價格,還不是因為他們掌握了獨門的制造技術這些看家本領怎么可能輕易對外人透露,能有得看就不錯了。李奈心中暗暗尋思,等這次回到廣州之后,是不是要去找個船廠惡補一下船只建造方面的知識,那樣或許可以稍稍了解到海漢這種新式帆船的技術優越性到底體現在什么地方。李奈打定主意,一邊看一邊將這船的外形牢牢記在腦海中,打算等回去之后再找專業人士來咨詢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