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就已經是三班倒了,問題是我們手頭根本就沒有熟練工,幾乎所有的工人都是進了生產車間之后才開始接受生產培訓,你想想做槍炮的手藝是短短幾個月能練出來的嗎每次一說加快生產速度,廢品率就直線上升,你是沒去田獨的軍工廠房看過,報廢的零件堆得跟小山一樣,能有現在的產量,軍工部門那幫人已經算是很努力了。”站在軍警部和工業黨的雙重立場上,陶東來不得不為軍工部門進行了辯解。
“多招些工人”寧崎這話只說到半截便覺得不妥,自己就停下了。
軍工部門不比其他的單位,并不是有體力、肯聽話的歸化民就一定能勝任,這可是實打實的技術部門,頭腦粗笨的人肯定是進不去的,這一條就已經刷掉了相當一部分勞工。而且因為涉及軍工技術,對工人的“政治背景”也有一定的要求,必須要出身貧苦,對穿越集團抱有正面看法和感恩之心的歸化民才能有資格成為軍工部門的工人。另外這些人都簽署了至少十年的用工協議,在此期間他們不能以任何私人理由離開穿越集團控制的地區,這也是為了確保穿越集團在軍工技術上的技術優勢不致于外泄。
有了種種條件的限制之后,軍工部門的勞工選拔就不是那么容易了,每次從寧崎手里劃撥過去的歸化民勞工名單,最后能通過一環環審查成為軍工部門正式技術工人的連十分之一都不到。從某種角度來說,軍工部門挑人的嚴苛程度甚至大大超過了軍警部挑選民兵。這種情況反映到軍火產能的擴大上,效果就更是微乎其微了,想要擴大產能,就只能寄希望于產業工人群體的逐步增大,急是急不來的。
“回頭我找這個詹貴再好好談談,看看他能不能為為我們所用。軍火現在沒法賣,但別的東西我們可以賣啊我們開了那么大的鹽場,不就是為了向四面八方賣鹽嗎”陶東來對于暫時無法出售軍火似乎并不是很在意,因為穿越集團手中還有食鹽這個百試百靈的敲門磚。
雖然目前穿越集團手中接到的食鹽訂單已經超過每月二十萬斤的供應量,但執委會已經不再擔心這個產量無法完成。隨著勝利港鹽場的改造完成和鐵爐港鹽場的開發,鹽產量有望在未來兩三個月之內實現臺階式的飛躍,從之前的每月十到十二萬斤的產量,提升到四十萬斤以上。安西在給執委會的項目報告中樂觀地表示,在明年四月穿越一周年的時候,兩處鹽場的總產量有望突破日產量十噸,折算下來一個月大約就是六十萬斤的產量這已經超過了福建、廣東兩省加上瓊州島所有大明鹽場加起來的產能。
穿越集團對外發售私鹽的價格極低,如羅升東和“福瑞豐”這樣的一級代理商,從勝利港拿到的批發價約為每噸一百元,幾乎只有大明市價的六分之一到八分之一。這個價格看似很低,但執委會從一開始就是打著薄利多銷的主意,給代理商留出了豐厚的利潤空間,以便于他們在各自的區域內發展更多的次級代理商,并且能用較低的售價來搶奪官鹽的市場份額。而且批發價雖然很低,但生產成本更低,要維持鹽場運轉、養活鹽場勞工已經綽綽有余了。
執委會也并沒有指望依靠私鹽生意賺大錢,因為手里還有其他各種各樣高附加值的工業產品可以擔當賺取利潤的任務。而經營私鹽生意的主要目的,其實是為了拓展商路,說白了就是為之后的工業品銷售渠道鋪路。只要經銷商從最初的私鹽生意中嘗到了甜頭,那么他們對于之后的海漢工業品接受度也會因此而增加不少,可以為海漢商品在當地建設銷售渠道省下許多力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