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執委會現在掌握的情況,像占城這樣的“落后地區”,食鹽生產甚至還處在原始的煮鹽工藝階段,其生產效率和生產成本都跟穿越集團相差甚遠,如果穿越集團有意要將這門生意打入當地,在價格上肯定能輕易地取得競爭優勢。而那位自稱熟悉占城狀況的詹老板,目前看來似乎就是最好的代理商人選。
于是三天后詹貴離開勝利港南下的時候,船上多了五千斤海漢精鹽。由于對占城的形勢不明,執委會并沒有派出船只隨行,也沒有派穿越眾搭乘詹貴的船同行,只是派了幾個歸化民船員登船,讓他們先去確認一下這段航程以及占城的狀況。當然詹貴也得到了執委會的許諾,如果一切順利能夠打開占城的私鹽貿易窗口,那么今后他就可以作為海漢對占城國私鹽貿易的唯一指定代理商,獨攬這門堪稱暴利的生意。
十一月中旬,由何夕當初在瓊州府城的船廠訂下的兩艘大廣船終于交付使用,執委會為此還專門派出了一支由軍警部和海運部,以及數十名歸化民船員組成的隊伍北上接船,并在海南島西邊兜了個大圈子,在儋州招攬了一批勞工運回勝利港。
就在幾個月之前,儋州還因為民夫被大量征發到大陸參與平息奢安之亂,煤礦勞動力嚴重不足,而導致了全島煤價大幅上漲,同時也逼迫穿越集團為了穩定的煤炭供應而提前展開了黑土港拓殖行動。但短短數月過去之后,奢安之亂戰局走勢已經對大明極為有利,大量民夫開始返回原籍,而此時儋州的褐煤卻已經成了滯銷品南邊的崖州全境幾乎都用上了售價更低,熱值更高的“海漢煤”。
不少資本不夠雄厚的煤窯在連續兩三個月的低迷行情之后就直接關門歇業了,于是原本屬于當地小煤窯的礦工們開始出現大面積失業的狀況,當地官府對此又嚴重缺乏引導就業的有效措施。而從儋州客商那里得知這個信息的執委會卻不會錯過這個機會,立刻相應地加大了從儋州引進移民的速度。
1627年11月25日,大明天啟七年十月十八,對于穿越集團而言是值得紀念的一天,后來的西方史學家甚至將這一天稱為“東方巨龍成為海上霸王的開端”,因為海運部耗時數月,集各種先進理念于一身所打造出的第一艘試驗船,終于在這一天下水試航了。
所有在勝利港的執委們都出席了這次意義非凡的下水儀式,而駐外的幾個單位也都用電臺發回了賀電,表達了對此次下水儀式順利進行的良好祝愿。造船廠為此專門搭建了彩棚,還插上了許多紅布小旗,試驗船尖尖的船艏上也扎上了紙質彩花,營造出喜慶的氣氛。
陶東來等幾名執委和參與研制的各個單位負責人一一握手,向他們表示感謝和祝賀,第一次得到這種“高級待遇”的歸化民船匠主管張天貴激動得差點直接就給執委們行跪禮了。事實上在這艘船的研制過程中,除了農業部和少數后勤單位之外,幾乎所有的單位部門都直接或間接地參與了這艘船的研制和建造工作,因此這次下水儀式所引起的關注度也極高,絲毫不亞于當初黑土港拓殖船隊出發時的盛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