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葉友在得到執委會的調令時,上面就已經把工作安排寫得很清楚了,因此他在黑土港的時候也做了一些相應的準備,一是派人去老丈人那邊送信,告知工作地點調動的事,二是安排自家老婆收拾家當,準備好將家搬到勝利港住下來。至于住處倒是不用擔心,像他這樣的核心技術骨干,民政部早就給他留了福利房,隨時回來隨時都可以入住。
5月22日,特派小組回到了勝利港,然后立刻就被執委會召見,進行這次行動的當面匯報。開采計劃方面的細節倒是先不用提,畢竟分析礦石,制定計劃也還需要一定的時間才能完成。執委會重點關心的便是從昌化海岸到石碌之間的道路勘測,以及石碌當地的黎人是否已經接受了己方所提出的條件。
跟黎人達成協議這件事,符力無疑是頭號功臣。看到符力連石子峒的黎人代表都帶回來了,眾執委也對他夸贊有加。顧凱當場就代表司法部表了態,要給符力記功。而陶東來也代表執委會表示,適當的時候會以執委會的名義給符力頒發特殊貢獻獎。
在出發之前,執委會已經召開過專門的會議,對于一些注意事項也已經向喬志亞叮囑過,因此盡管符力的勸說似乎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喬志亞的態度依然是比較慎重。
喬志亞叮囑道“我們可以給他們居住地,教會他們種植糧食或者從事別的工作來養活自己,但不會直接給他們發銀子發田地,這點你一定要跟黃三木說清楚。至于其他的條件,比如供應糧食之類的,可以適當放寬一些。石子峒是我們的首要目標,這個地方要是談下來處理好了,我們再聯系其他黎峒的時候就會相對容易一些。”
幾人又好生商量了一番,才各自回到帳篷中歇息了。
接下來的兩天時間里,雙方便開始磋商一些具體的條件,例如遷往山外之后的生計問題,就必須細化到如何解決所有人的住處,在獲得的耕地取得收成之前,每個人能夠得到多少糧食補貼,以及今后石子峒究竟是應該向大明朝廷效忠,還是向海漢執委會效忠等等問題。
這些問題當中有些解決起來非常簡單,比如糧食供應,要養活石子峒幾百口人一段時間并不會造成太大的負擔,勝利港現在每個月新來的移民至少是上千,也沒見把后勤部門給吃垮掉。這些黎民一旦遷出深山搬到執委會的轄區地盤,那自然就是成了考察期的移民,財政上也能獲得執委會的專向撥款,生計肯定不是問題。
但有些事想在當下解決就比較困難了,例如執委會所推行的土地政策,在黃三木看來就有些無法接受。他認為既然海漢一方的搬遷計劃是利用另外的土地來置換石子峒現有的轄區,那換來的新土地就應該歸石子峒的黎人所有,而不是仍然歸屬于那個高高在上的海漢執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