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三元猶豫一陣才開口說道“顧老爺,并非小人不相信你所說的話,但口說無憑,這好歹也是關系到幾百口人的生計”
“你們不就是擔心投靠了我們以后的生活嗎這個好辦,親眼去看一看就知道了。”執委會對于這種情況早就有了駕輕就熟的一套處理模式,顧凱自然也運用得非常純屬了“你們大可推薦幾名代表,隨我們的船一起返回瓊州島,看看我們在當地的經營狀況,問一問當地為我們做事的幾萬百姓,打聽一下我們的承諾是否有過沒有兌現的時候。耳聽為虛,眼見為實,我在這里吹出花來,也不如你們親自去看一看更直觀。至于費用問題也不需擔心,你們推選的代表,來回所有費用都由我們負責承擔,你們一個銅板都不需要出。”
這下黃三元還真是找不到拒絕的理由了,當下便向顧凱告辭,回去招呼村民推選代表了。
馬力科從廣州帶過來的商務考察團只在這里待了三天就離開了,而這個時候工程人員的勘察工作還并沒有結束,因此各家商戶們也未能及時獲得更詳細的投資方案。不過所有的商戶在走了這一趟之后都保留了投資的意向,并沒有任何一家打算申請退還保證金,也足見這些商戶對海漢的信心倒是很足。毫不夸張地說,駐廣辦這次拉來的大明投資商,靠的就完全是海漢過往所積累的良好商業信譽,以及馬力科等人的嘴炮了。
商務考察團返回廣州之后,立刻就會啟動組建“香港島聯合開發公司”的程序。雖然工程預算和詳細的開發規劃還沒做出來,但馬力科打算先用“瓊聯發”的模式套用進來,先把這群投資者圈住再說。如果利用好項目開發細節正式公布之前的這段時間,大概還有機會從廣東再圈一批投資者進來。而這個項目拉進來的地方土豪越多,將來海漢吞并香港島所需面臨的官方壓力就會越小。
顧凱所率領的考察隊在這里待滿一周之后,也功成身退返回三亞。臨走的時候還帶上了本地漁村推選出來的三名代表,他們的使命是前往三亞參觀海漢執委會治下的新興社會形態,確認顧凱在此之前所作出的種種承諾是否會得以實現。
類似這樣的觀察代表,香港島上的漁民可并不是頭一家。在海漢向外擴張實力的進程中,已經有過多次這樣的操作方法,例如最近的一次,就是前往石碌地區的工作組說服了當地的黎峒,派出了黃雀這個使者前往三亞,見證海漢的真正實力,以確保工作組對他們所做出的那些承諾不會是吹牛皮。
黃雀在三亞的所見所聞無疑讓他受到了極大的震撼,而正如有關部門所期待的那樣,黃雀將這樣的沖擊帶回到了石碌的黎峒中,并且說服了自己的鄉親接受海漢人的方案,在合適的時候將駐地逐步搬到沿海地區,開始學著適應海漢式的社會制度和生活方式。
采用這樣的方式來實現征地移民的打算,無疑要比武力壓制手段的可接受度高得多。而這套辦法在反復使用當中也逐步得到了完善,等這幾個民眾代表到了三亞之后,自然會有民政部的人接手,在短時間內利用各種宣傳手段對其進行洗腦式的信息轟炸。只消短短數日,這幾人自然就會被反復的信息灌輸和心理暗示而洗得徹徹底底,如果一切順利,等半個月之后這幾人返回漁村的時候,大概已經成為了忠實的海漢文明信仰者。他們會不遺余力地勸說周遭的親朋好友們放棄現有的生活方式,加入到海漢的社會體系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