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之前聽安西說,這海灣還有一個鹽場”王湯姆看著已經距離很近的碼頭,突然問了一句。
“是有個鹽場,就在海灣北邊,那地方以前也是瓊州島最大的一處官鹽鹽場。他們用的方法其實跟我們的鹽場非常類似,也是利用海水來曬鹽,不過生產規模就遠遠比不上我們了。他們還在用石槽曬鹽的時候,我們就直接用上了水泥曬鹽池,而且還有各種各樣的海水提灌裝置,生產能力比他們要強得多。如果我沒記錯的話,這邊的鹽場已經破產快兩年了”何夕不無驕傲地向王湯姆介紹自己所知的情況。
“大明的官方鹽場,也有破產這一說”王湯姆顯然對于目前的鹽業市場狀況并不是特別了解。
“破產是不太準確。”何夕點點頭承認自己用詞不當“應該叫停工更合適。因為我們的鹽價幾乎要比他們的生產成本還低了,鹽商們都轉向找我們買低價鹽,這里的鹽戶根本沒辦法再靠賣鹽為生,最后很多人都干脆逃到我們那邊去了。鶯歌海鹽場的歸化民,就有八十多戶是從儋州鹽場直接遷過去的。”
“說到這事,我也想起來一件事,之前儋州這邊不是還有煤礦嗎后來據說也是被黑土港運過來的低價無煙煤生生地逼到了停工,記得民團那段時間征兵,可是收了不少的儋州礦工啊”王湯姆也很感慨地回憶著海漢崛起對儋州所造成的影響。
何夕補充道“不止這些,我昨天翻看安全部的報告,從1627年下半年開始,儋州這邊就開始源源不斷地有民眾向三亞遷徙,早期大部分是牙行代我們征募的自愿移民人員,后來自行遷往三亞的人越來越多,不僅僅只是鹽戶和礦工,我們現在招募到的讀書人,有大約三分之二都是從儋州過去的”
王湯姆愕然道“這么多我還記得早兩年在崖城那邊招募讀書人,效果并不太好,怎么儋州這邊會這么順利”
何夕笑道“其實原因說穿了一點也不稀奇,儋州雖然不是瓊州島的首府,但卻是這個島上實實在在的文化中心。儋州這里的讀書人,比島上其他州縣的數量加到一起還多。這同樣的東西多了就不值錢,總有一些混得不好的讀書人得另謀生路養活自己。就算愿意投效我們的讀書人比例很低,但還是架不住人多啊”
“原來如此”王湯姆恍然大悟地應道“等我們占了這地方,這讀書人也可以算是一筆不小的收獲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