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許心素手下的人顯然也考慮到了這一點,董煙云還專門派了四名船工到鎮南港聽命,屆時跟船隊一起出發去福建。
使團船隊在鎮南港只歇了一晚,完成了物資和食材補給之后,第二天便駛離了當地,繼續向東進發。
從香港島往東,就到了惠州府的地界,再往東經過潮州府之后,就進入福建沿岸了。大明在這段海岸線上原本也布置了不少衛所,如平海所、捷勝所、甲子門所、靖海所、海門所、碣石衛等等。只是這些衛所駐軍基本都是陸軍編制,根本無法有效對海疆進行防御,所以才導致前幾年海盜肆虐的局面。
不過使團船隊并不想在途中招搖,因此航線一直都保持在距離海岸十多二十海里的位置,一路上也不再停靠港口,直航福建。
“前面是南澳島了,過了南澳島就要到福建了。”石迪文一邊做著航海筆記,一邊向寧崎介紹行程。在離開香港的時候,寧崎就已經從“閃電號”搬到了“威信號”上,與石迪文一起協調指揮這支船隊。
船隊并沒有特意趕路,因此從香港島到潮州府南澳島這近兩百海里的航程,也差不多走了兩天時間才到。不過這個速度比起同時代的中式帆船來說,已經算是比較快了。
南澳島坐落在粵閩兩省交界海面,距離潮州府不到二十海里,離福建漳州不到一百海里,地理位置極佳,自古就是東南沿海一帶通商的中轉站。明萬歷三年,也就是1575年,距今50多年之前,大明兵部在這里設了南澳副總兵一職,,即“協守漳潮等處駐南澳副總兵”,并且還分了廣東、福建兩個營區,也就是說在大明統治期間,南澳島這個地方是由廣東和福建兩省共管的一片公共地區。
南澳島島上有多處港灣具備建設深水港的條件,因此也是軍方所覬覦的目標之一,只是這島上一直有明軍駐扎,而且距離海漢控制區又過遠,想要拿下這里存在著很多客觀困難,至少在現階段還是無法實施的。因此石迪文也只能從望遠鏡里看看這個大島流流口水。
過了南澳島之后,已經能夠從望遠鏡里看到前方的東山島了。這個形似蝴蝶的島嶼是福建第二大島,目前是歸福建詔安縣管轄。到了這里,就已經算是進入福建地界了。
“許心素態度還算端正,派人來迎接我們了。”沒過多久,寧崎也從望遠鏡里看到了停靠在東山島外海面上的數艘帆船,打頭的是一艘大福船,目測個頭要比海漢的“探索級”帆船還大一圈,已經接近“探險級”的模樣,噸位至少也在四五百噸的樣子,以民船的標準來看肯定是超標了。
當然了,以許心素在福建的地位,他這船的個頭就算再大一倍,也不會有人追究他的責任。這主桅上挑著一桿大旗,一個五尺見方的許字在海風中招展開來,十分惹眼。
“這船還不錯啊看來福建的造船業的確挺發達。”石迪文雖然不是造船專業出身,不過他也玩了多年的航海,對于船舶的認識要比寧崎這個路人多得多,關注的重點自然就放在了船只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