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迪文在贊嘆的時候,對面那艘福船上的人才是真正吃了一驚。這次被派來東山島迎接海漢使團船隊的是許心素的四子許裕拙,在福建水師里任著參將職位,早期還曾去勝利港軍校接受過為期四個月的軍事培訓,也算是見過一些市面的人。前些日子廣東送信回來,稱海漢派出使團船隊造訪福建,并且會有最新式的海漢巨艦同行。許心素這邊不敢輕慢,自然也就安排了船隊出來在海上迎接。海漢船隊抵達這里的時候,他們已經守候了近一天的時間。
但由于軍方行事太容易引人矚目,這次許心素并沒有安排戰船參與迎接,為此特地調了一艘大福船過來裝門面,免得雙方一見面就弱了氣勢。但許裕拙赫然發現,與對方船隊中那艘巨大的戰船相比,自己所在的坐船僅僅還只是一個小不點而已。
“以前在勝利港看到海漢人的大鐵船,還以為那些東西只是擺設,是海漢人造出來嚇唬人的玩意兒。但如今看來,海漢人不是造不了大鐵船,而是真如他們所說的那樣,是時候未到啊”看著迎面緩緩駛來的海漢戰艦,許裕拙不禁發出了感慨。
在波浪起伏的海面上,雙方的船自然沒辦法靠在一起,更何況“威信號”的船身比許裕拙這艘船高出了一大截,冒然靠近反而會導致碰撞危險。
許裕拙倒也沒什么架子,當下命人放下小艇,自己換船過去。
片刻之后,許裕拙帶著敬畏的心情,順著放下的舷梯登上了“威信號”。他出身海商世家,現在又在水師服役,對于船舶的認識自然也不差,這“威信號”的體積如此龐大,就算看不到船體內的結構,他也能想到這艘大船在建造上的難度,絕非福建的船匠所能攻克。而且這艘船的帆索系統也是獨特的海漢式構造,與平日所見的中式帆船有著截然不同的外表和操作方式。
令許裕拙稍稍感到心安的是,這次海漢使團的兩位負責人他恰好都認得。當初他在勝利港軍校接受培訓的時候,正好寧崎和石迪文都曾經當過任課老師。寧崎教的是海漢文化課,而石迪文則是主講武器維護維修,要說起來許裕拙還得稱他們一聲老師才行。
許裕拙在勝利港待了一段時間,倒也知道海漢人即便是師徒之間也不興跪拜之類的大禮,當下便深深作揖道“學生許裕拙,見過寧老師、石老師”
“哎喲,居然是你小子”寧崎看到熟人也同樣放松了不少,忍不住便開起了玩笑“你老爹把你打發出來接待我們,看樣子你在家里很受重視啊”
許裕拙汗顏道“寧老師莫要拿我開玩笑了。”
三人寒暄了一陣,許裕拙又命人呈上禮物若干,這才又坐著小艇回到自己船上去了。
“這算不算是打親情牌啊”石迪文笑著問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