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迪文笑道“張千仁,你現在也是駐外機構的領導了,不要動不動就下跪,這可不是海漢干部應有的舉動。”
張千仁正色道“卑職的身份即是海漢干部,也是兩位師長的學生,如果先公后私,那卑職就得行兩道禮,倒不如直接行大禮,也可以省去一點繁文縟節的麻煩。”
石迪文聽得哭笑不得,只好妥協道“像這樣的跪拜,就不要在公眾場合做了,影響不好嗯,我這是以師長身份給你的命令。”
“學生謹遵教誨。”張千仁也不爭辯,只是應了下來,不過看他的模樣似乎也并沒有打算要遵守石迪文的這個命令。
“這次我們的使團造訪福建,本來應該是由寧委員負責商貿外交事務,不過因為他要駐留在漳州處理一些事務,就沒有跟著我們的船隊過來,所以你的例行匯報就由我和摩根來負責審查。”石迪文很快將話題帶回到了正事上面“先說說我們在泉州的商貿進展吧。”
“是卑職準備了兩份書面報告,兩位首長請過目。”張千仁倒是有備而來,呈上了兩份手抄資料,然后開始給二人講解近期的商貿狀況。
泉州當地的出口商品一直是以絲綢織品和陶瓷為主,而進口商品則是以香料和藥物為大宗。海漢與福建建立了商貿聯系之后,泉州的進口商品目錄中又多出了海漢商品這個大項,現在每年從三亞運至泉州銷售的各種海漢出產的工業品價值已經超過了七十萬兩白銀,除了在泉州本地發售之外,相當一部分海漢商品還會通過陸路專賣到內陸的延平府、邵武府、建寧府,甚至是與福建毗鄰的江西省建昌、撫州、南昌等地。還有一部分商品會從海路運往北邊的福州府、福寧府,乃至更北邊的江浙沿海地區。
這個貿易數字看起來似乎不小,但對于福建本地的消費市場而言,卻還遠遠沒有達到理想的狀態。這倒不是因為海漢商品價格過高導致了銷量受限,更主要的原因還是受制于海漢商品的供給量有限,絕大多數商品仍然是處于供不應求的狀態,基本是運到多少就能賣掉多少,銷路并不是問題。
張千仁在書面報告中指出,即使海漢供應的商品數量再翻上一倍,也絕對不會出現滯銷的狀況。現在雖然才到崇禎四年年中,但已經有一些外地的客商為確保優先采購權,主動向海漢駐泉辦繳納了部分緊俏商品下一年的訂金。
類似這樣狀況,使團在漳州的時候也聽當地負責商貿事務的宮平提到過,這在福建已經算是一種常態。而海漢在本地的主要合作伙伴許心素幾乎壟斷了大部分海漢商品的經營權,這也讓市場上流通的海漢商品更顯緊俏。不過這樣的局面在近期內大概還不太可能有改善的機會,執委會認為至少要持續到兩三年之后才會隨著海漢的原始積累到一定程度后帶來的產能爆發,才能有望改變當地市場的這種狀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