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海漢的出口商品目的地,福建只能位列第三,前兩名分別是廣東和安南。按商務部的統計,去年出口的海漢工業品大概只有15的份額是賣到了福建,出口商品的大部分份額還是用于滿足更靠近海南島的主要市場。
而海漢在當地采購的商品仍然是以各種工業原材料為主,另外農產品也占據了相當大的份額,特別是一些產自北方的農產品,從福建購買的價格要比廣東低了約有三分之一。
不過石迪文和摩根都不是商務部的人,對于商貿狀況也只是一知半解,張千仁所的大部分數據,因為沒有資料可比較,他們一時也看不出這趨勢究竟是好是壞,自然沒法作出什么點評。相較于商貿狀況,他們倒是更關心移民事務的進展。
“說說最近這一段時期的移民招募情況吧。”好不容易等張千仁介紹完商貿方面的狀況,石迪文便迫不及待地轉移了話題。
張千仁繼續介紹道“駐泉州辦事處成立之后,緊接著就組建了移民招募機構。截止去年年底,共向三亞地區輸送了移民七千三百五十一人。今年前三個月,已向三亞輸送移民一千零四十八人,其中成年男子數目為”
如果以平均水平來看,泉州的移民招募規模在各駐外辦事處里大概只能排在倒數行列,今年頭三個月的移民輸送數量還比不了廣東李家莊移民安置點一個月的量。但考慮到海漢在本地的影響力也遠不及廣東那邊,對于這樣的成效似乎也無可厚非。
石迪文對這樣的狀況顯然并不滿意,聽完之后搖搖頭道“數量太少算下來一個月才幾百人,連設立一個行政村的編制都有點勉強。如果只是這樣的水平,等年底考察工作績效的時候,你恐怕很難向民政部交差啊”
張千仁苦笑道“卑職也想多招募些人,但要讓民眾拋棄故土,去千里之外的異鄉定居,卻是不太容易。若沒有大災大難,誰又會愿意輕易遠離家鄉福建這兩年的戰事趨于平緩,十八芝騷擾地方的時候也比以前減少了很多,沒有難民潮,就很難在短期內收攏到大量移民。”
張千仁所說倒也不是在推卸責任,自從海漢對福建實施軍事支持的策略之后,原本時常會擾亂沿海社會秩序的十八芝也受到了直接影響,活動范圍和頻率都比過去大大降低,相應的受害人群數量也比早幾年減少了很多。在沒有天災人禍的狀況下,想要從一個地區大量招募移民的難度就會提升不少,像李家莊那樣支口大鍋發白粥就能吸引饑腸轆轆的難民自愿報名的手段,在泉州這邊卻是行不通的。
當然如果一定要想辦法也不是無計可施,比如向移民許諾優厚的報酬,但這樣就會導致移民成本的大大提高,這樣的額外支出大概是不會得到執委會的批準。就算要花錢招攬移民,對象也肯定是有一技之長的技術工種和專業人員,絕不會是成批招募的普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