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只有海漢人敢于這么明目張膽地宣揚這種反大明的論調,換個地方換個角色,早就被治罪打入大牢了。李奈對此倒是已經習以為常,畢竟寧崎可是說過“大明比海漢差了三百多年”這種話的人,在過去出版的海漢參考上也不止一次發表過類似論調的文章,要讓他寫出夸獎大明的文章,估計比登天還難上幾分。
李奈繼續翻看其他版面的內容,倒是沒有什么其他的大新聞,占據版面最多的是最新一期海漢基層干部培訓班順利結業的消息。這篇新聞通稿中不僅列出了參加進修班的學員名單和所屬單位,而且還有眾多海漢機構、協作單位和合作伙伴的賀詞,報紙上的祝賀名單比學員名單要長了好幾倍,這景象也是嘆為觀止。當然了,李奈很快就在下面的名單中找到了自家商行的名字,而且是在合作伙伴名單中排名第一,第二是“瓊聯發”,第三則是福建商會,足見“福瑞豐”的地位之特殊。
不過李奈更在意的東西倒不是這個名單的排序問題,而是這件事所折射出來的海漢社會變化。外面的人或許并不是很清楚“海漢基層干部”是個什么編制,但李奈卻知道這其中的門道。海漢正是靠著自己培養的官僚隊伍,逐步架空了治下地區的大明地方官府,而這些海漢基層干部,也一點一點地取代了原本由官府負責的田產、保甲、稅賦、治安、衛生等方面的職能,重新組成了海漢式的社會架構。
李奈其實也說不清海漢人操弄的這套官僚體系比起大明到底有哪些優勢,但很顯然海漢官方機構運作效率要高得多,類似鋪路修橋、興修水利、開荒屯墾這類的事務,海漢人往往只用很短的時間就能完成大明地方官府需要一兩年才能做完的工作。海漢所培訓出來的這些基層干部,論文化肯定比不了讀書人出身的大明官員,但實際操作和處理事務的能力卻要強出不少。
李奈嘆了一口氣,草草翻完了其余的版面,然后將海漢參考放到一旁,拿起了海漢快報。或許是因為價格的愿意,這快報的紙質和印刷質量都比參考要略差一檔,不過排版上要更為緊湊一些,畢竟不少版面要用來放置各類廣告,每一寸紙面都是錢。
當然了,由于這份報紙針對的讀者群體不同,所以其刊登的文章風格也與參考大相徑庭。比如這一期的頭版頭條文章,新聞的標題就很聳人聽聞新移民拉幫結派之風何時能休。
李奈看了下文章內容,大意是講由于近幾年外來人口急劇增加,目前海南島的人口結構日漸趨于復雜,而大量從外地來的新移民習慣于抱團取暖,甚至有一些人為了小群體的利益,不愿服從民政部門的管理,不肯接受統一的安置分配,其中也不乏試圖暴力抗法者。
文中舉了一個實例,上個月分配到陵水縣的一批來自大明北方的移民,就因為水源問題與當地的黎人村落起了爭執,后來還打傷了前去調解的民政干部。其中的經過寫得繪聲繪色,讀起來頗有畫面感。當然了,肇事者也因此付出了嚴重的代價,共有十七戶三十六人涉事,全部被判了刑期不等的苦役。帶頭鬧事的人直接被重判十年,以苦役營的條件,估計是沒辦法再活著出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