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家雖然很有錢,給屬下的待遇也著實不低,但跟海漢人給手下開出的待遇條件相比,也還是存在著一定的差距。別的不說,就說這房產,海漢人手下的歸化民干部只要頭銜帶個“長”或是“主任”,基本都會在三亞或勝利港分配到一套房產。雖說市值一兩千海漢元的房產對李奈這樣的大老板來說只是小錢,但如果要讓他給每一名掌柜、管事、帳房都發放一套作為福利,那還是有點承受不了。
除此之外,海漢人對自家員工在醫療、勞保、置產、子女入學、職業培訓等等方面所的待遇,也是足以讓外來的務工者羨慕嫉妒恨。李家為了能夠保住手下的得力員工,也是不遺余力地為他們爭取到同等或相似的待遇,而為此所付出的經濟代價也是相當可觀了。
至于那些無法類似條件的外來商家,難免每隔一兩年就會走掉一批人,其中一多半都在離職之后立刻入了海漢歸化籍。為了能夠制止這樣的狀況持續下去,一些商家不得不每隔數月就將人員進行大范圍調動,以免自家的得力員工經受不住外界的誘惑選擇跳槽。雖然跟海漢人做買賣賺多賠少,錢景可觀,但對于商人來說也的確存在著一定的經營風險,人才的流失就是其中之一。
李家雖然拿出了渾身解數來保證員工的待遇,但也還是無法完全杜絕有人選擇離職投奔海漢,李奈自己就曾經不止一次在巡視三亞分支機構時遇到過下屬直接當面請辭的狀況。當然了,相比別的商家,李奈認為自家的狀況已經算是相當穩定。至少在今天所會見的這些人當中,并沒有誰打算要向自己提出辭呈。
李奈一邊聽著下屬們的口頭匯報,一邊翻看他們帶來的賬簿。核對賬目是一件耗時耗力的工作,李奈并沒有足夠的精力去對每一個分支機構的賬目進行仔細核查,主要還是通過賬簿來大致了解一下近期的經營狀況有沒有什么值得注意的地方。
比如某酒樓的賬簿上,就會很清楚地特別標注海漢人來消費的情況。如果在某一個時期內海漢人來光顧的次數突然明顯減少,那么李奈就會過問是否酒樓在菜品或服務的質量上出了問題。亦或是店面輻射區域內出現了新的競爭對手,將自己的主要客源給奪走了。
又例如藥鋪的賬簿,如果某一段時間海漢突然加大了治療外傷藥材的購入量,那李奈就會推測或許海漢民團在此之后會有對外的作戰行動。如果是訂購了大量消毒用途的藥材,那么或許是有新一批的移民會在近期到港了。
類似這樣的情報信息收集技巧,李奈也算是跟海漢人接觸久了之后無師自通。從自家在三亞的這些商業機構的經營狀況當中,可以推斷出不少有用的信息,也正是因為這個獨特的本領,李奈越發受到其父李繼峰的信任,雖然身在廣州的時候居多,但卻依然對三亞這些分支機構的經營方向有著決斷權。能夠從賬本中發現潛在的威脅和機遇,李繼峰在李奈現在的年紀上可還沒有練出來這個本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