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市場上的現銀缺乏狀況并沒有持續太久的時間,從春夏之交開始,海漢人便開始結算兌現此前一些暫時用代金券支付的款項,而他們所使用的竟然是大量的黃金。有可靠的消息表明這些黃金并非海漢過去在貿易中積攢下來的財富,而是來自他們在年初新近占領的臺北雞籠地區。海漢人在占領當地之后,就迫不及待地在福建沿海招募了大量礦工前往該地開采礦藏,且當地一直駐扎有一定規模的海漢軍隊進行護衛。
阿拉貢內斯認為這個信息才是海漢人對臺北地區不宣而戰的主要原因之一,他們一定是通過某種渠道預先確定了當地有金礦礦脈,之后才悍然發動了這場戰爭。而這個金礦的產出大抵可以彌補大明國內貴金屬流通不足的缺口,不至因為西班牙的退出而受到太大的影響。海漢人將所有的后續發展都計算到了,也難怪大明商人并沒有在戰后大量涌入馬尼拉。
如果海漢人的商業信譽沒那么高,那么他們所使用的流通券大概也無法在大明市場上充當救火隊員的角色,如果臺北沒有金礦,那可能也不會引火燒身招來海漢人的覬覦。但這些假設都沒有出現,海漢人奪了臺北,開了金礦,并且順利地頂掉了西班牙在大明外貿市場上的地位,這些才是這場戰爭背后真正的目的。
除了對海漢人的手段佩服不已之外,阿拉貢內斯也可以確定另外一件事,這群海漢人絕非只會貪圖小便宜的商人,他們對于全局的掌握程度遠遠超過了包括自家在內的對手,在這件事上展現出來的政治、經濟、軍事手段無不值得稱道。這不是普通走私商人能玩出來的格局,而是貨真價實的高級玩家才能操作的大棋局。
到了這個時候,阿拉貢內斯才真正理解了為何葡萄牙人要去抱海漢的大腿,而荷蘭人在吃了幾次明虧之后還能忍氣吞聲容忍海漢的蠻橫作為。想必他們也不是沒有脾氣,而是真真切切地了解海漢的實力,不愿再跟其正面斗下去了。當然了,阿拉貢內斯大概也能猜想到,自己的歐洲鄰居們肯定正在某個地方嘲笑馬尼拉當局的應對失策,現在不但失去了搶回臺北的最佳時機,而且連西班牙在大明外貿市場上的份額也已經被海漢等多方勢力給代替了。
雖然阿拉貢內斯并未放棄用武力解決問題的嘗試,但他也很清楚這絕非易事。根據所掌握的信息來看,海漢擁有編制達數千人的職業軍隊,武器裝備是絲毫不遜色于歐洲國家的火槍火炮、風帆巨艦,而且其戰績十分傲人,據說從成軍以來就鮮有敗績,號稱南海第一常勝軍。這樣的一支武裝,阿拉貢內斯可真沒有必勝的把握。
西班牙在遠東的駐軍狀況與荷蘭類似,因為本國的移民人口數量極為有限,所以軍隊中有相當一部分是訓練的土著協從軍,戰斗力比較堪憂。真正由國民組成的軍隊規模不大,而且其中大部分只是移民為了一份軍餉而兼職的軍人,整體的戰斗力還是無法與職業軍隊相提并論。如果荷蘭人都已經在海漢手里吃了幾次敗仗,那么阿拉貢內斯也沒多少信心能比荷蘭人做得更好。
時間進入下半年之后,先是傳來消息,海漢軍攻克了大明杭州灣外海的舟山群島,消滅了當地海盜并且設立了據點,而大明地方官府似乎已經默認接受了這件事。不久又有新的消息傳到馬尼拉,海漢艦隊前往東海中的宮古島,剿滅了曾經在大明東南沿海名噪一時的十八芝余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