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楚杰說罷站起身來,從旁邊的隨從手里接過指示棍,指向地圖右上方,沉聲說道“登萊地區,是我們進入華北、東北地區的跳板,也是控制黃海地區和海對面朝鮮半島的戰略要地。我們今年的目標,就是在登萊地區建立據點,開辟從舟山定海港通往北方的航線。”
孫真聽到這番話的同時,身子都忍不住微微顫抖起來。他突然就明白了為何陳一鑫特地帶自己來參加這種高級會議,海漢軍若是想在登萊地區落腳,少不了得由熟悉當地情況的人帶路。像自己這樣出身登萊又投靠海漢的軍人,簡直就是再合適不過的人選了。
孫真雖然想過很多次在未來條件允許的時候重返家鄉,去看看親人故土是否無恙,但他從未奢望過這個時刻能很快到來。想不到南下參軍還不到兩年的時間,這個夢寐以求的機會就已經來到了眼前。他的心情太過激動,以至于顏楚杰后面所說的話有大半都沒聽進耳朵里去。
海漢計劃進軍膠東半島其實已經不是近期的事了,早在1632年登萊之亂爆發之前,海漢高層就已經探討過出兵山東干涉這場戰亂的可能性。但當時海漢軍連澎湖都還沒有占下來,在東南沿海連個穩定的立足地都還沒有,如果貿然派出部隊前往登萊,風險實在太大,而且補給線過長,即便海漢軍武力占優也難以為繼。
登萊之亂在1632年一月爆發,而海漢在同年五月才擊敗十八芝搶下澎湖。經過商議之后,海漢最終還是沒有好高騖遠地插手千里之外的山東事務,而是將重心放在了鞏固福建海峽的控制權上,然后再尋求向北逐步擴展控制區。
1633年四月,海漢與福建水師組成的聯軍北上攻打浙江舟山群島的時候,登萊之亂中的叛將孔有德、耿仲明等人已經叛逃到了東北投奔后金,登萊之亂由此宣告結束。海漢在這個過程中并沒有直接介入干涉,只是通過雇傭海商,從與山東交界的江淮地區運了不少難民回來,孫真也正是其中之一。
直到海漢軍在杭州灣外打下舟山,開始建立軍事基地,軍方才又將北進膠東半島的計劃提到議事日程上來。這個時候的山東內亂雖然已經結束,但地方上并沒有完全安定下來,始作俑者雖然已經跨海逃亡去了東北,山東境內卻還有不少在這兩年戰亂期間冒出來的民間盜匪武裝組織存在。在官方剿匪乏力的狀況下,山東境內特別是官方機構被戰亂摧毀得比較嚴重的膠東半島地區,仍然還是呈現出一幅難以收拾的亂象。
從目前所掌握的情報來看,大明對于膠東半島的亂局仍然缺乏有效的疏導治理手段,大量的民眾在戰時流離失所,導致戰后很多地區的田地荒蕪,地方上得不到糧賦收入,僅靠朝廷有限的一點賑災物資和款項,根本無法完成重建工作。而得不到及時救助的民眾為了生存下去,不得不屈從于盜匪或者逃難去別的地方,于是又越發加重地方上的減收減產,造成一輪又一輪的惡性循環。
這種局面對于當地民眾來說是災難,但對海漢而言,就無異于趁虛而入的好機會了。在當地官府組織不力的狀況下,海漢落腳的難度可就小多了。如果操作得當,就能把膠東半島真正變成海漢的又一大人口來源地。由海漢官方組織的移民行動,規模和速度肯定都會遠遠超出民間商人的自發行為。
等孫真回過神來的時候,顏楚杰已經完成了他的發言,換作了另一名海漢高官。安全部這個部門,孫真似乎隱約有點印象,但這位名叫郝萬清的首長,他以前卻是沒有聽說過。
郝萬清會在這里出現,一方面是因為他這情報部門主管領導的身份,另一方面就是他的山東人背景了。執委會準備讓何夕暫時回到三亞坐鎮,而將郝萬清調去北方主理當地情報工作,一多半就是看中了他的出身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