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代改府為路,但杭州依然是以江浙行省省會的身份成為區域經濟文化中心。到了明朝又改路為府,目前浙江承宣布政使司、提刑按察使司、都指揮使司這三大權力機構的治所都設在杭州府,而此次聯合行動小組的三個目標中,便有兩人是分別來自提刑按察使司和都指揮使司這兩個重要衙門。
提刑按察使司主管刑名、訴訟,同時也對地方官員行使監察權,主管官員按察使是由承宣布政使兼任,同時也是一省的最高長官。而都指揮使司則是地方軍事指揮機關,隸屬于中央的五軍都督府,負責地方衛所駐軍的指揮統籌。這兩個衙門與主管行政的承宣布政使司并稱為“三司”,互不統屬,只對中央負責。不過地方上有軍政大事的時候,一般都會三司合議,一起尋求解決問題的辦法。
在浙江范圍內,這三個衙門就是地方最高權力機構的象征了,對在這幾個衙門里任職的官員展開刺殺行動,其性質的嚴重程度不言而喻,如果不小心處理,很可能會就引火燒身,行動失敗還是其次,引起大明官府對海漢的敵意就是真麻煩了。所以在行動展開之前,高橋南也在盡力將自己的短板進行彌補,降低行動中出現錯誤的可能性。
杭州城共有城門十座,分別為清波門、涌金門、錢塘門、候潮門、艮山門、慶春門、清泰門、鳳山門、武林門、永昌門。其中鳳山門是杭州城的南大門,因其臨近鳳凰山而得名。鳳山門分為水陸兩門,其中始建于1359年的水門連接起了江南運河與錢塘江兩條水脈,算得上是杭州水上交通的咽喉地帶之一。
南宋王朝曾于鳳凰山修筑皇城,鳳山門便是御街南端,為三省六部官署所在地。城門外的萬松嶺一代,是杭州民眾踏青之處。雖然前朝遺跡大多已經不在,但這鳳山門附近區域卻仍是十分繁華,在南邊的錢塘江岸有成片的碼頭,匯聚著大量來自周邊州府的商船民船。每日經此處進出杭州城的人流和貨物都是絡繹不絕。
距離錢塘江岸不遠的地方便是自發形成的一處市鎮,常年從水路往來杭州城的行商,有不少都會選擇此處落腳,生意做得更大一些的商人,則會在這里購地建房開設商棧,以節省大宗貨物在轉運發售期間的倉儲和人員住宿費用,閑時向外出租住房和倉庫,做做貿易中介,多少也是一份收入。此外這類商棧也會視市場行情,就近吃下過往客商出售的一些貨物,通過轉手來賺取差價。
成豐行便是這樣的一處商棧,三進的院子既可堆貨又能住人,后門外還有一個可容納十來匹馱馬的馬棚。據說這地方建于萬歷年間,主人已經在歷年間換了好幾茬,不過這商棧倒是一直勉勉強強地繼續經營著。據說現任的主人是寧波府的海商,但卻并沒有在這邊露過臉,目前是一名姓萬的掌柜帶著四五名伙計在維持這里的經營。
相較于普通客棧,成豐行能在貿易領域更豐富的服務,對商人來說遠比住客棧要方便。不過在鳳山門外這段江岸的二十多家商棧之中,成豐行的經營規模和硬件設施只是中等水準,地段也不算特別好,一般都是回頭客來此訂房,生意倒也還算穩定,日常至少還是有五到七成的開房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