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次有勞曲大人臨危受命,最終力挽狂瀾,救杭州于水火之中,本官且代杭州十萬民眾,謝過曲大人”王畿雖然對海漢仍有許多不滿,但對“表現出色”的曲余同卻已經完全轉變了看法,絲毫不吝嗇自己的贊賞。
曲余同連忙拱手作揖道“保家衛國、安靖地方,此乃下官分內之事,王大人謬贊了”
王畿道“只是本官觀海漢人自恃武力,行事莽撞,只怕日后遇到類似狀況,還會采用這類蠻不講理的解決之法。寧波府與舟山隔海相望,算是首當其沖的要地,今后還要勞煩曲大人多多受累,把守住這處國門才是”
既然說到了自己的轄地,曲余同就要借題發揮一下了“下官陸陸續續跟海漢人也打了快兩年的交道,自以為對其還算比較了解。海漢人重利,只要讓其安安穩穩地做買賣,他們其實也并不好戰。聽說他們去年已經在山東登州建了據點,開始在當地發展了。對他們來說,舟山只是一個由他們經營的貿易港,而非進攻我大明的橋頭堡。寧波雖然與舟山一衣帶水,但因為本地商人與海漢貿易關系甚是密切,寧波若亂,海漢利益必定受損,所以海漢人非但不會就近在寧波生事,反倒會盡力維護當地治安,保障通商安全。”
王畿輕輕哼了一聲道“你這寧波府倒是開了浙江先河,率先就自行與海漢通商了”
曲余同道“大人,海漢人所作所為,其實全都是為了貿易,將其拒之門外,不過是白白給自己樹敵,他們若是要在沿海鬧事,各州府今后都不得安寧。倒不如息事寧人,開門放他們進來做買賣,官府也能從中獲取不少稅賦。海漢嘗到甜頭,自然不會再興兵鬧事,大家各取所需,豈不美哉”
王畿應道“怕就怕這些海漢人得寸進尺,出爾反爾,說是做買賣,做著做著就生出別的野心了”
曲余同道“大人言之有理,下官也有這樣的看法。所以要杜絕后患,下官以為還是需要以收服人心為上策。”
“那你給本官說說,要如何收服人心”王畿頗有興趣地追問道。
王畿經過這次的事,已經認為曲余同是一個非常有想法的官員,所以對于如何處理與海漢的長期關系,他也非常愿意聽聽對方的意見,畢竟在座的官員雖然不少,但真正與海漢面對面打過交道的卻為數不多,而曲余同常年在寧波執政,能夠近距離觀察海漢動向,所擁有的相關經驗肯定是遠遠超過旁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