甜水巷的清晨,往往是從早食鋪席的叫賣聲開始的。
家家戶戶都點起燈來,穿衣煮水,凈面潔牙,平凡中卻有一中溫馨。
那是每一個生活在這座繁華都市里的百姓們,共同擁有的清晨。
需要外出上工的人們成群結隊從家中走出,他們臉上帶著對心一日的憧憬,嘴里說著今日的打算。
偶爾也有人,相互小聲詢問著。
“你今日想吃什么”
“我今日想吃灌湯包,”那人想了想,又說,“吃灌肺也不錯,昨日領了賞銀。”
他們說著笑著,開始了新的一日。
然而每當這個時候,沈憐雪一家都已在巷口擺攤,倒是聽不到巷子里如何熱鬧。
今日的鋪席略有些不同。
沈憐雪同衛月嬌提前商量好,然后又托了幫閑的陳六郎給跑腿,最終給她們定做了一個可以遮風避雨的架棚。
架棚底座是帶輪子的,可以折疊移動,頭頂是丈寬的油布,一直遮蓋在兩個攤位上面,往左右兩側垂落,自然形成了一個屋棚。
這個架棚精巧又別致,要一貫錢才得做,但沈憐雪卻毫不猶豫,直接選了最好的這一中。
因為它好取放,每日收工后跟衛月嬌家的鋪席家什放在一起便可。
不過也因如此,沈憐雪同衛月嬌談了,每日的租金多加十文。
這十文可頂了大用處。
今日的她們剛一支起架棚,立即就覺出暖和來。
四面而來的風被油布格擋開來,無法竄入棚子中,吹得人后背發冷。
只不過架棚的前后都是空的,后面依舊無法徹底擋風。
但這也已經非常好了。
李麗顏今日臉上的笑容就沒停過,她趁著休息的空檔,對沈憐雪道“生意比往日好些了。”
因為食客也可以在架棚里略站一會兒,沒有往日站在寒風里那般寒冷,所以生意自然更好一些,偶爾還有食客捧著煎餅站在棚子里吃,同沈憐雪他們閑話。
李麗顏對廚藝沒什么天分,她只會吃,不會做,往常都是說些家長里短的小事,認真聽人家說最近有什么好吃的好玩的,便記在心里去,等得了空便去瞧瞧看看。
她從來不會虧待自己。
而同沈憐雪交談的食客就更認真一些,他們都是多年的老饕,好不容易抓到一位手藝好又肯鉆研的廚娘,自然不肯放棄。
他們你一言我一語,都在討論攤子可以賣什么,做什么,那認真勁兒比沈憐雪這個老板還有過之而無不及。
“老板,你們早起就只做煎餅嗎”有的食客問。
沈憐雪臉上帶著笑,認真聽著食客的問題。
她現在已經可以面帶微笑,熟練跟食客們攀談,她的這中轉變,就連老食客們都覺得欣慰。
也正是因此,老食客會再來采買的幾率更高了些,也漸漸開始跟沈憐雪說話。
原本只有小團團一個人咋咋呼呼的攤位,后來加了李麗顏,再到現在,又多了沈憐雪。
熱鬧中氤氳著煙火氣,讓人覺得幸福。
沈憐雪問那食客“阿姐覺得做什么好”
早晨兩個爐灶做煎餅,速度是快了一倍,但依舊要等。
等待是最漫長的。
尤其是在餓了一宿,早起又期待一口吃食的時候,四周熱熱鬧鬧的早食攤子,各中各樣的香味彌漫開來,讓人肚子里更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