叢瀾的自由滑名字延續了短節目的,命名為第二樂章。
選自勃拉姆斯的降b大調第二鋼琴協奏曲,一個以鋼琴為主奏樂器的“交響樂”。是他所創作的最后一首鋼琴協奏曲。
這部協奏曲是勃拉姆斯創作巔峰期的巔峰代表作,被霍洛維茨評價為“世界上最偉大的鋼琴協奏曲”。
沉著厚重又不失溫柔和煦,嚴謹的交響邏輯之下,是史詩般的磅礴氣魄,以及無盡的浪漫與崇高,大氣輝煌。
一共四個樂章,分別表達了不同的情感與性格,激越昂揚、戲謔嚴酷、溫柔寧靜、優雅華麗,可讓聽眾逐漸將心靈沉入其中,與作曲者與演奏家進行靈魂的交流。
叢瀾選擇的是第二樂章。
銜接著第一樂章的技術艱深,緊跟其后的第二樂章并不是和緩的慢板,而是“熱情的快板”。
為了配合“熱情”,又或者有著其他的考量,叢瀾的自由滑考斯滕是一件很漂亮的紅色。
斜肩的連衣裙樣式,紅得宛如最奪目的玫瑰花,心口部分是一個半鏤空雕刻樣式的雕花,離得遠了能看出來,那是一個心的形狀。
鏤空的心臟四周枝枝蔓蔓延伸,像是在模擬血管,又像是四射的朝陽之光。
一身的鉆,顏色或明或暗,閃耀著屬于叢瀾的漸變色。
令人驚呼的,是她背后。
一只翩然的斜飛蝴蝶,成為了這件考斯滕最大的亮點,它取代了常用的綁帶類相關,只在大大的露背上,設計了一只黑紅色的蝴蝶。
釘珠亮片水鉆織起了它的花紋和骨架,振翅之蝶隨著叢瀾的動作翩飛。
花滑是一個向后滑的運動,后背,或許是花滑選手們展示最多的地方。
快門聲不絕于耳,六練時候如此,正賽出場亦是如此。
抽簽的位置是自由滑倒二,最后一名注定要出現在叢瀾的光芒之下。
孫婭然“本場比賽的最后一個項目,女單自由滑的最后一組,第五位出場的運動員是叢瀾,自由滑第二樂章,北京隊,教練于謹、茱迪。”
救命,鏡頭別再落在這個蝴蝶上面了,我快呼吸不了了
起始姿勢居然是這么隨意的回頭一望,傾斜的上半身真的,太傲了
我原來以為彤姐的苔綠裙子后背左側肩帶是紗,右側是蕾絲織的藤蔓,就已經夠絕了,沒想到瀾妹這里居然是蝴蝶
心臟與蝴蝶,花滑與瀾妹,我瘋了
褚曉彤想著,或許叢瀾這個賽季的節目,喚作表白也是可以的。
對冰迷的、對花滑的,無盡熱愛的傾情表白。
第二樂章一開始,就是熾熱的激情噴涌而出。
鋼琴帶著弦樂組驀地響起,小提琴的悠揚,鋼琴的優雅,飽滿有力的節奏瞬間奪取了在場眾人的心神。
叢瀾向著右前方一個跨步,落冰時浮腿抬起,做了芭蕾舞的阿拉貝斯,也就是開度不大的基礎燕式姿態。
幾個音符過后,她旋身轉了兩周,手臂也隨之輕輕落下抬起,在旋轉中盡顯優雅。
如果說,降b大調第二鋼琴協奏曲的第一樂章是黎明將曉,晨霧氤氳,轉瞬朝霞翻滾吹走霧氣,初升的太陽莊嚴肅穆,氣勢澎湃的鋼琴獨奏與磅礴的強和弦,共同構造出氣盛的凱歌;
那么,被作曲家本人稱為“迷人的諧謔曲”的第二章,就是壯觀闊麗的浪潮碰撞,是洶涌不絕的海浪翻滾,沿著熾熱的火向深空攀登,一切盡顯輝煌。
但第二樂章不是只有一種感情,奏鳴曲式結構清晰,從第一主題到第三主題,雖然是詼諧的諧謔曲,可勃拉姆斯想表達的感情是很嚴肅的,熾熱、激情、明快的同時,亦不缺沉思、疑慮、不安。
而這正與貝多芬晚期的創作觀點類似。
巧的是,兩首曲子都有著一點點貝多芬的身影,這倒并非是叢瀾刻意選擇,而是真的很巧。
豐富的情感轉折,明暗對比在第二樂章處處可見,鋼琴與樂團的配合之下,音色沉穩堅定,一下子就奠定了賽場基調。
連續的兩個轉三,在鋼琴的八度連接里,叢瀾起跳自由滑的第一個四周。
左腳點冰,右腳外刃起跳,在現場的觀眾看來,這個四周跳的聲勢是可怕的,比三周高了許多也快了許多,不足一秒的旋轉,這道紅色身影甚至有著破風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