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穿褲襪,因為這樣會很生硬。改了條寬松的淺黃偏蜜合色的輕紗寬松褲子,尾端收在冰鞋里面,滑行會有風吹起,能隱約看到腿型。
整個考斯滕的顏色搭配很和諧,撞色中帶著中華文化的美。
在裙子的布料上其實還繪制了祥云紋、火焰紋,各不相同,是從壁畫里截取的紋樣,叢瀾做了變形。
原是想繡上去,后來發現太麻煩,沒時間了,就直接畫在了布料上面。
發型也簡單,沒做飛天髻,也沒搞復雜需要發包的傳統發髻,而是將頭發分成了四個部分,上面一左一右地扎了倆馬尾辮,末尾綁好,翻折扭到中間壓在頭頂,兩側編好的辮子向上纏繞,u卡固定,跟小兔耳朵似的,一個小小的飛天髻就做好了。
用的還都是自己的頭發,不沉,不影響動作。
簪釵用不了,一個旋轉就能把所有的發飾都甩出去,最后定了個花絲鑲嵌制作的小發冠。
中心是比青棗大一點的蓮花紋,兩側做了蝴蝶的蝶翅,整體很小,剛好扣在雙髻的中間。
本來就打算在腦袋后面垂三四條細的發帶,這下子干脆連在發冠側邊了,還能固定住不讓它亂跑亂掉。
突起的跟小兔耳朵似的兩個髻上,后側根部用了兩枚金色發扣,是跟發冠一起找匠人做的。
其實她發冠、發扣以及臂釧手鐲都是925銀打的,后續鍍了金,材料費不少,手工費也貴。
要不是實在沒錢,叢瀾都想直接用金子。
金子那么好看
花絲工藝是傳統文化之一,叢瀾在網店里翻到的,老匠人家的孫子開的店,做工很熟練,可以接定制,因為標價貴所以定制的人不多,她工期排得很快,給的成品特別好看。
臂釧上還用了綠色的清透天然石戒面做了鑲嵌,大的直徑有20,小的只有8,有規則地一上一下分布,配上花絲怎一個美字了得
叢瀾決定以后要珍藏起來,不用也可以當紀念品。
最初倒也想做美美的發型,但不太適合她,叢瀾試過,老覺得腦袋上太重,跳躍都別扭,最后就舍棄了。
因為沒打耳洞,所以就沒有戴耳環。很多女選手都會戴,這個并不影響技術動作,有的人為了配合節目還會選擇偏大一些的夸張流蘇耳環,只要本人適應就可以,叢瀾只是單純不喜歡罷了。
這樣一整套從上到下的精致,怪不得褚曉彤在看臺上羨慕。
曲目選自同名飛天,但進行了很復雜的重新編曲。
先是一陣駝鈴聲,空曠的場館內一下子就充滿了西域特色,似乎帶來了沙漠的沉重、熾熱。
飛天的形象復雜多變,歷經十個朝代的演變,情感、意境等多有不同。
但有一點貫穿始終它婀娜多姿不假,卻不是輕浮的妖嬈,而是寶相莊嚴。
敦煌舞蹈的動作優美,舞姿以曲線為士,手部姿勢豐富,腳位也滿是表現力。
眼睛更是傳神,是重中之重。
叢瀾的眼妝化得濃厚了些,眉毛特意做了柳葉的細長,眼線向后挑去。眉間多了花鈿,兩側顴骨外的面頰上也有紅色的細長花鈿,淘寶上一堆,買來貼了就行,很方便。
叢瀾原來沒打算彩排時候上全妝,她連頭發都不想做,結果被于謹轟走搞了全套。
于謹“不然不好看。”
穿著這樣的考斯滕結果不化妝,臉上就寡淡了些,特別是她年紀小,化完妝還能成熟一點,現在看著太奇怪了。
叢瀾沒有辦法,只能老老實實地花了三十分鐘簡單上了個妝,頭發交給于謹,他看一遍就學會了。
彩排就不能跟o時偷懶,全套都要上,不能嫌棄旋轉就不排。
也因此,在場眾人有幸見到了第一次正式演出的全版飛天。
第一聲駝鈴過后,維持靜態姿勢的叢瀾就進入了動態,轉體時衣裙飄曳、巾帶飛舞,手腕間的金鐲叮鈴作響。
擰腰移跨,腳下轉三接莫霍克,左手手臂多彎,右臂折疊指尖向左,手指拈花般。
敦煌飛天講究s形體態、u形舞姿,需要合理地運用身體各個部位,手臂要彎曲,姿勢要舒展,卻又不能幅度過大,否則的話就會顯得張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