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點頭贊許,“總算還有一個能辦事的。”
聞言,三阿哥立刻高興起來,志得意滿的看了兄弟們一眼,然后好心的建議道,“四弟的文學也不錯,兒臣舉薦四爺和兒臣一起。”
他自認為自己是好心來著,自從太子病了,四爺就一直躲著,雖然封了雍郡王,但從不敢冒頭。
三阿哥認為,這是避大阿哥的鋒芒呢,現在他這個當三哥的,就幫這個和他年齡相近的弟弟一把,給他一份差事做做,老這么躲著也不是事。
然而四爺能氣死,老三就是個棒槌,什么都不懂,還喜歡亂安排,遇到事了,又會縮回去。
打量誰不知道呢,老三就是怕自己應付不過來那些頑固的老大人們,所以找了四爺這個冷面將,讓他來斷官司,然后老三在后面總攬。
他反倒成為了幫老三跑腿的了。
四爺肯定不干,于是上前回稟道,“皇阿瑪,順天府河間府都上了折子,說年初到現在,接手了太多的山東流民,導致糧價居高不下,請求減免來年糧稅。”
這是第二件大事,原本不該四爺親自說的,雖然這件事是報給了戶部,而戶部由他總理,但還有戶部尚書和侍郎等人,他們肯定已經寫好了折子。
然而現在四爺顧不得了,再不給自己找點事干,就要被老三拖下水了。
康熙瞇起眼,“你覺得這事不行”
“回皇阿瑪,如果情況屬實,減免是應該的,不然來年百姓該沒有種子種了,因為他們買不起,但光是減免,也沒用,如果朝廷不能發下糧種,沒得種,就算減了,百姓們也沒糧食啊”四爺回道。
“那以你之見,該當如何”康熙問道。
“首先得平糧價,讓百姓吃的起糧,買的起糧種,然后再考慮是否休養生息,減免一年的糧稅。”四爺回道。
“是這個道理,”康熙嚴肅的道,“但平糧價,需要糧食,糧食從何而來順天河間的糧倉,經過一年的賑濟災民,已經清空了,周邊城鎮也一樣,總不能去江南調糧吧。”
四爺頓了頓,說道,“今年的秋收已經差不多了。”
戶部尚書立刻跳出來,“雍郡王,萬萬不可,今年的糧食已經有了更重要的安排,山東流民需要賑濟,邊關軍隊還少不了糧食。您是知道的,這些都已經有了要緊的去處,是一絲一毫都勻不出來,少一點就要餓死很多百姓和將士的。”
這也是事實,四爺就總理戶部,當然知道這件事,并且還知道,朝廷拿不出更多的銀子購買糧食。
所謂錢用在刀刃上,在他自己和戶部各位大人的籌劃下,每一筆都很關鍵,關系到明年一整年的大事,實在拿不出來。
可順天河間兩府的百姓也不能不管,所以他直接上書到,“兒臣請旨,去順天河間平定糧價,至于所需要的糧食,兒臣已經想好了辦法。”
“哦”康熙挑眉,他知道這個兒子,一貫是個愛做實事的,卻不知道,他居然還會這么大包大攬
“那你就寫個折子,把方法呈上來御覽。”
“是,”四爺深吸一口氣,把一直藏在衣袖里的折子遞上去。
這是衛其軒連夜叫人送來的辦法,方法劍走偏鋒,是四爺從來不會用的。
然而這次,他決定賭一把
只希望方法是真的有用。
遠在溫泉莊子的衛其軒,微微一笑,他的方法,怎么可能沒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