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崔太保列舉蔣太師二十六宗罪的證據、襄王蔣太后害他和崔青汐的證據,太妃們依次說出蔣太后在后宮做出的惡事,朝堂上余下的蔣家人臉色越來越蒼白,有些人甚至真的被嚇昏過去。
新帝雷霆大怒,下令金吾衛將蔣家所有人都關入大理寺,由大理寺卿清河郡王世子親自審理此案,襄王和白千里的門生監審。
對待蔣太后時,新帝臉上卻浮現猶豫,只提起太后二字,久久沒有下文。
幾輪交手,崔氏已經與蔣家不死不休,崔太保決不允許蔣家有任何喘息的余地,他沉聲開口,“臣知陛下至孝,不忍責難嫡母,但蔣氏之罪已證據確鑿,陛下若不秉公處理,不僅滿朝文武心寒,民間百姓亦會因此對陛下生出誤會。”
新帝苦笑,眉宇間皆是無法掩飾的疲憊,“俗語有云兒不嫌母丑,她便是有千般不是,終究是阿耶的發妻。”
“此等毒婦豈配母儀天下”白千里冷淡的看向剛接下主審蔣家差事的清河郡王世子,“如此肆意殘害皇嗣之人,可配死后與先帝合葬”
清河郡王世子面上浮現猶豫,半晌后才深深的嘆了口氣,“白相莫急,容我回府后將今日之事細細的稟告阿耶。”
他雖然是已經被宗室和朝堂承認的下任宗室族長,但他輩分與蔣太后相同,要稱蔣太后為堂嫂,有些事由輩分最大的清河郡王來做,才更有威儀。
白千里、崔太保和襄王見新帝只是仿佛不愿意面對似的閉上眼睛,并沒有阻止清河郡王世子請教清河郡王蔣氏毒婦可配母儀天下的意思,才勉強忍住繼續求新帝處置蔣太后的想法。
等蔣太后不再是太后,只是罪臣女蔣氏,他們再與她報仇報怨。
前朝發生這樣的大事,紀新雪等人皆無心上課,默契的前往食殿等待前朝的最新消息。
直到下午的課程全部結束,紀新雪等人才根據各中只言片語的消息,拼湊出蔣家轟然倒臺的經過。
紀新雪托腮盯著滿桌子的空盤子,回想當初新帝告訴他蔣家要完時所說的他們。
從結果上看,直接或間接導致蔣家完蛋的他們有崔太保代表的世家、突然與蔣家割裂的白千里、還有一反常態振作起來的襄王。
導致這些人不約而同的視蔣家為眼中釘肉中刺的罪魁禍首卻是蔣家本身。
蔣太后以毒計設計襄王和崔青汐,導致崔氏和襄王恨毒了蔣家。
原本只是尋常的派系爭鋒,崔氏甚至隨時能與蔣家合作,共同誣陷金吾衛。經過黎王抓奸的事后,崔氏直接變成與蔣家不死不休,只能你死我活的程度。
然后蔣家和蔣太后主動放棄黎王,為了杜絕自身背鍋可能,人造黑鍋扣死在黎王身上。
紀新雪惦記著新帝對他說過的話,始終密切關注與蔣家相關的所有事,對黎王被莫岣砍頭后朝堂發生的變化比蔣家看得還要清楚。
因為黎王才附庸蔣家的朝臣數量之多不僅讓德康長公主驚訝,也讓紀新雪驚訝。
德康長公主驚訝后只有惱怒和不解,然后就將這件事忘在腦后。
紀新雪卻仔細研究過造成這中情況的原因,他用江南果酒和各中珍藏掏空了紀靖柔,又和虞珩根據這件事討論數輪,終于得出比較合理的答案。
焱光朝時支持黎王的朝臣最多,因為先帝的態度像是要轉位于黎王,黎王也是焱光帝后期僅存的三個可選繼承人中身后勢力最大,最有希望繼承皇位的人。
就算不想爭從龍之功,只想安穩度過地王更迭的朝臣,也愿意給黎王和蔣家行方便。
新帝登基后,原本就態度模棱兩可的朝臣跑的干干凈凈,蔣家和黎王的勢力小幅度縮水,已經無法再支撐蔣半朝的名頭。
這個時候白千里高調加入蔣家陣營,她多年經營的勢力也都并入蔣家,非但沒讓蔣家因為墻頭草跑路顯現頹勢,反而更聲勢浩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