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珩輕咳一聲,試圖做最后的掙扎,“昨日有從馬煜處突然送來的文書,這份單子是公主府屬官所列。”
紀新雪冷笑,他才不信公主府屬官能做出劃出八十五萬兩銀子中的五十萬兩銀子準備買頭面、首飾、布料,另外的三十五萬兩銀子準備買玩器的事。
算了,錯不在虞珩,錯的是讓虞珩列采買單子的人
紀新雪將扣在桌面上的采買單子扔進火盆,抽出張宣紙擺放在他和虞珩面前,耐心的對虞珩解釋,“安業銀礦開采出的銀子原本應該立刻送回長安,充盈國庫。阿耶覺得從山南東道抄家所得的銀子已經足夠國庫運轉,暫時不想動這些銀子,才會將這些銀子始終留在安業。”
虞珩點頭,如果不是有長平帝的圣旨,阿雪沒及時將安業銀礦的銀子送回長安,早就被長安朝臣的彈劾奏折埋了。
“阿耶打算在兩個月內正式下旨,徹底封鎖江南通往外地的所有路口。不許江南商隊外出,也不許外地商隊進入江南,是想在不大動干戈的情況下,徹底隔斷江南掠奪其他地方財富的利益網。”
紀新雪怕向來對銀錢缺乏敏感的虞珩聽不懂他的話,特意用木炭在白紙上畫出江南和周邊地區的簡圖。
據他了解,目前江南最掙錢的買賣是千金難求的好綾羅和一兩糖霜一兩金的糖霜。
綾羅是有蠶絲制作,糖霜是由甘蔗制作。
相比綾羅和糖霜,蠶絲和甘蔗的價格卻低的令人難以置信。
江南商人長年將價值高昂的綾羅、糖霜和其他經過江南地區先進的方式制造出的各種成品帶到周邊的地區,牟取巨大的利益。再用少的可憐的銀子購買蠶絲、甘蔗之類的原材料運回江南。
如同蝗蟲似的搜刮所到之處的金銀,形成惡性循環。
江南因為物資和充當貨幣的金、銀、銅錢充沛,物價越來越低。上層的人正財源滾滾,從手指縫中露出點錢,也能足夠下層的人吃飽,以至于江南的人力越來越值錢。
江南周邊的地區卻因為流通的金、銀、銅錢越來越少,導致物價越來越高。
官員和商人都將錢拿去買江南的奢侈品,自然會希望從其他地方省錢。
首當其沖倒霉的便是百姓,在物價上漲的情況下,工錢反而變少。他們的生活本就困苦,接受官員和商人的剝削只是餓肚子而已。若是反抗,輕則失去糊口的差事,重則被打罵甚至入獄。
江南商人最喜歡在這種底層百姓快要活不下去或者已經活不下去的地方,想盡辦法的圈養死奴。
百姓成為死奴后通常會神秘消失,生不見人死不見尸,十有八九是被江南商人帶回江南。
紀新雪用蘸取朱砂的細狼毫,順著代表江南的圓圈畫向代表其他地方的圓圈,以只有他和虞珩能聽到的聲音說出結論,“江南中的利益網正在以破壞的方式掠奪周圍的資源,必須讓他們停下來。”
如果將江南形容成種子,周邊地區便是土壤。
種子在土壤中生根發芽,肆意掠奪養分茁壯成長,開出最艷麗的花朵。
這朵花只管盡情掠奪土壤中的養分,從來都不肯落下花瓣或者葉子滋養土地。
封鎖江南與外地相通的所有路口,不許任何商隊繼續在江南和周圍地區之間走動,相當于斷絕艷麗花朵與土壤的聯系。
紀新雪認為,長平帝讓他用安業銀礦開采出的銀子去江南采買,是覺得這多花就此枯萎可惜,還能再搶救一下。
虞珩能聽懂江南與和周邊地區已經形成的單方面受益的利益網,對周邊地區造成多大的危害,但沒明白紀新雪想怎么搶救即將與土壤分離的花。
紀新雪輕而易舉的看透虞珩竭力掩飾的茫然,露出個高深莫測的笑容,“首先,摸清這朵花從土壤處得到足夠的養分后,是如何生出新的花瓣。”
“嗯。”虞珩點頭,忽然生出養盆花的想法。
紀新雪立刻寫信回安業,讓安業派人偽裝成商隊趕來江南,順便將安業銀礦開采的銀子和安業公主府中三十五萬兩銀子送來。
然后在紙上涂抹修改,思考如何接手江南與周邊的貿易鏈條、解決花只吸收土壤中的養分,從不反哺土壤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