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林妍還有一個三妹的,比她小一歲,是林母跑去東北二姨家生的,出了月子直接就送了人。
林母從東北回來第二年年底,林斐就出生了,有了兒子林父和林母挺起腰桿、揚眉吐氣了。
好不容易得來的兒子,夫妻倆自然珍視得很。
家里有什么好吃的,那必然是弟弟管夠,就連吃飯都是二樣的小時候家里條件差,只有他可以頓頓細糧,林妍和姐姐都和大人一樣吃玉米、紅薯,直到五年級以后農民條件好起來才實現了細糧自由。
小時候因為吃的,林妍沒少跟娘鬧矛盾,她說娘偏心,讓她干活兒不讓姐姐弟弟干,給姐姐買新衣服讓她穿舊衣服,好東西都給弟弟吃不給她吃。
娘就說她獨、自私,姐姐要寫作業她多干點怎么了姐姐高年級穿新衣服是應該的,她還長身體穿舊衣服也是應該的,弟弟比她小吃好的也是應該的。
因為她一次次不服氣地犟嘴,惹得親娘對她越發厭惡,說她不體諒人。
不體諒人嗎
家里一年到頭忙不完的農活兒,她比姐姐小三歲卻比姐姐干更多的活兒,從七八歲就跟著下地,或者在家里做一家人的飯。姐姐初中寒暑假還去親戚家補課,林妍卻沒有的,只能在家里干農活。
而弟弟只比她小兩歲,在姐姐們跟著下地的時候,他只會吊兒郎當。娘卻總是說他小,不指望他干什么。
其實他七歲以前不那么貪玩的時候,跟著爺爺也干點活兒,下地的時候跟著去牽牲口、耙地,就當玩兒一樣。
后來大一些懂得貪玩兒,喜歡看電視,就學會了偷懶耍滑。爹在家的時候會給他們分派工作量,他還做做樣子,爹不在家他干脆面都不露,什么也不做,娘讓他干活他就耍脾氣或者撒嬌,要么就一走了之,林母生氣當場罵一頓,回頭也就拉倒,久而久之就說讓他干活兒不夠生氣的,反正有倆閨女聽話干活也不指望他干啥。
爹娘這樣,林斐自然就更理所當然多吃多占,活兒盡可能少干,好像這個家所有的勞動都和他沒有關系一樣,只管飯來張口衣來伸手,缺錢就管爹娘要。
尤其后來爸媽都去外地,家里玉米地沒人照顧,開始是她和姐姐暑假回來施肥、薅草,后來姐姐畢業工作她自己一個人做,就怕荒了一棵莊稼讓家里遭受損失,而弟弟每天就睡覺看電視看閑書。
等她畢業弟弟自己在家的時候,不但莊稼地里草比人高,院子里的草也可以比人高的。
娘只會嘮叨他懶,卻從不做出實際改變。
而對林父來說兒子才是他最大的驕傲,傳宗接代的兒子,學習還那么優秀,是整個家族的榮耀。
當年林斐考上211重點大學以后,林父真是睡夢都能笑醒,每天都手舞足蹈,驕傲讓他膨脹,吹牛都開始沒邊兒,兒子的一些過錯也被他說成優點。
弟弟七八歲的時候跟著他們去麥地里撿麥穗,她和姐姐一人背一大捆,他就撿了一把,連手腕粗都沒有,等走到二姨媽家旁邊的時候,他直接手一揚喊著“飛吧”,就把那一把麥子給扔了。
林父每次說起來都是寵溺的表情,沒有半點批評的意思。
而林斐8歲時候被前屋大他4歲的向陽挑唆著偷了三百塊錢,請他們幾個男孩子去鎮上下館子,林父知道以后暴怒,把林斐捆起來用皮帶狠狠抽了一頓。也不是因為林斐犯錯要教育他,而是因為前屋向來不對付的向陽娘陰陽怪氣說什么“哎呀你們家小少爺可了不得啊,拿了錢帶我們兒子下館子,可別給我們帶累壞了啊”。
等過林斐考上重點大學,林父再說起這事兒就埋怨倆閨女“看我打你們弟弟就不知道攔著勸著點,真是不會疼人”可其實當初他氣頭上,連阻攔的奶奶都抽了兩皮帶,女兒敢上去,尤其是他不喜歡的林妍湊前,他能遷怒直接把她也打一頓。
林父還找到了驕傲的點,“我兒子就是優秀有出息,會抓錢,隨我以后肯定也是賺大錢做大老板的料嗯,我兒子,四年大學七年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