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不管是勞工階層還是軍方,都是對經濟發展不擅長的,他們的代表分別是必隆主義和前兩個軍政府,目前只有激進黨能搞定這件事。
圣赫塞沒有擔任新總統府擔任什么要職,他的分量確實是有一些的。
在布蘭卡市的經濟快速發展和改革也引起不少人的注意,他的很多發展意見通過拉潘帕省的議員提交到了國會,也有的直接上達總統府。
拉潘帕省作為小省和新省,并沒有太復雜的利益關系,搞起改革來阻力也沒那么大,就算有也被圣赫塞掃清了。
這次拉攏或者說是對科爾多瓦示好,也是有一些考量的。
弗朗迪西政府制定了“吸引外資進口替代”的經濟政策,總統府高官奔赴歐美,大力進行招商引資,這是好事,也是壞事。
整個五十年代美國的經濟雖然也在增長,并出現相對繁榮,但其增長速度遠遠不及西歐和日本,在主要資本主義國家中僅僅高于英國。
形成這種狀況的原因,是由于美國工資成本高而勞動生產率大大低于除英國以外的其他發達國家。
美國在50年代開始大力發展跨國公司,對外投資增長迅速,以前主要是歐洲和日本,現在拉美地區也開始獲得投資。
紐約的紅杉資本則在經過聯邦調查局大量的調查,以及付出大筆政治獻金,終于獲得了喘息的機會。
面臨各種復雜的經濟問題促使弗朗迪西政府加速工業化進程,這對圣赫塞來說是一件好事,也是壞事,盡管這很大概率上也加速了他的下臺。
圣赫塞也與意大利和法國等國家建立了聯系,不過很多是在政策制定之前,但并非主流。
現在英資重新進入了阿根廷鐵路行業,美國標準石油獲得了阿根廷的石油開采權,雪鐵龍、福特等23家汽車廠商準備在阿根廷開工廠。
可以預見,在英美外資的幫助下,阿根廷汽車、石化、鋼鐵工業將會突飛勐進,但也會給科恩財團帶來巨大的競爭壓力,圣赫塞不得不提前做好預防。
除了石油、鋼鐵這些重化工業,還有一些新的跨國公司如國際商業機器公司ib,杜邦,孟山都也準備進入阿根廷市場,是恩科電氣阿根廷公司、瑪雅化工、未來農業、安第斯煙草、巴倫銀行強大的對手,但也是發展擴張的好機會。
到時候有一大批阿根廷公司會破產倒閉甚至收購,這無法避免,科恩財團也面臨巨大困難,不過已經當上高官的圣赫塞也不會懼怕這些跨國公司,要真刀真槍的干一架才知道成色。
其實要說,還是南方石油壓力最大,不僅面臨國家石油公司的打壓,還有標準石油公司的競爭,好在有意大利石油的外援,也不是很怕的。
圣赫塞的智囊團仍然密切關注拉潘帕省以及整個阿根廷的人口增長,而且采取各種措施為拉潘帕省吸引到更多人口,他們全部都是鐵桿的人口增加派,而且堅定的團結在圣赫塞周圍。
他們主張通過增加人口數量來推動社會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堅信有人就有一切的信條,增殖人口就變得極為重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