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姨娘算是個很開明的女人了,錦心自幼身體不好,有什么要求都被逼得咽下,如今她只求女兒能平平安安地長大,甚至不敢求她“健康”,日后婚嫁之事更是無所求,她私下與文老爺商量過這事,最終只說走著看吧。
不過文老爺也說了,哪怕錦心往后不嫁人,從翰從林也得照顧著她。
從翰是長兄,從林與錦心是同胞姐弟,這時代宗族觀念極強,錦心若是因體弱一生未婚配出閣,哪怕談不上叫他們養,他們也是要照顧著的。
但文老爺與徐姨娘心里也都知道,無論如何,做兄弟的,總是比不上親生父母的心,所以哪怕為了這個小女兒,他們也得咬著牙多活兩年。
如今二人尚在壯年,這話說得沒意思,但再過幾十年,這就是切切實實需要考慮的了。
這些事情都無妨,哪怕為了給錦心留條后路,徐姨娘也會教好文從林,他們姐弟向來親近,她也不擔心。
這些事情徐姨娘從為與錦心說過,錦心多少知道兩分,但卻不知怎么安慰徐姨娘她總不能告訴徐姨娘,您別怕,等過些年我就好了吧
這話說出來她自己都不信。
稍后吃過晚飯,徐姨娘開箱子尋了兩匹料子出來,一匹是喜慶的五福盈門暗紅色花緞,一匹是水嫩嬌艷的蔥綠色縐紗,徐姨娘邊看邊念叨“你姥姥年輕時就愛穿紅衣裳,逢年過節也給我和你小舅舅做紅衣裳,那時候村里的大小姑娘都羨慕我,說我命好,有個好娘,把我和兒子一樣的待。”
錦心拄著下巴看她忙活,聽了就笑“小時候姥姥給您做紅衣裳,如今您不也給姥姥做紅衣裳嗎”
“可惜了,這陣子事兒多,針線也忙,你姥姥生辰我才給她縫了兩塊包頭,沒能做身衣裳。”徐姨娘搖搖頭,“自打有了你們兩個啊,我對你姥姥上的心也少了。這點上我不如她老人家,小時候無論我和你舅舅多鬧騰,趕上你太姥姥的生辰,她都得提早做出一整身衣裳、縫出六塊包頭來。”
錦心寬慰她道“姥姥做衣裳包頭又不用繡花,手腳自然麻利,您給姥姥繡的包頭又是五福捧壽,又是如意云紋鎖邊的,多精細啊。”
徐姨娘斜眼睨她,笑了,“你呀,手藝不好眼光倒好,真得是這樣的富貴人家,才能養得出你和你姐姐們這樣的眼界目光。我小時候,哪里見過有衣服上繡那樣的花呢”
母女倆隨口說著話,周嬤嬤進來道“姨娘,時候差不多了,得給太太請安去了。”
徐姨娘便將整理好的禮盒放下,站起身來道“給哥兒穿好衣裳帶過來吧。”
請安的時候見文老爺與文夫人面色果然不錯,蕙心更是臉頰隱隱透著紅,眾人便徹底放下心來,梅姨娘試探著問起王府的事。
文夫人抿唇輕笑,道“王府的牡丹開得不錯,太妃說蕙心合她的眼緣,等出了熱孝,要叫蕙心時常過去走動。”
其實真說起來,如今這樣在熱孝期間請文家人過去賞花都是犯了忌諱的,不過文夫人這邊交代人把嘴都閉眼了,也傳不出去,外頭人只當是兩家有什么事罷了。
真說出去,最上頭的那位跟前婚事是過了明路的,下頭金陵里王府最大,新江南總督還沒到任,謝知府是個聰明人,他不理會,這事就鬧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