屋里晚上燒炭,故而要小心些,等錦心上了床擁上錦被,二人又仔細地檢查了一番,方才吹滅了燈火躺下。
靜悄悄的屋子里連呼吸聲都很明顯,雖然換了住處,但還是在自家府邸里,屋子里都是心腹,外頭前后門上夜的婆子也是徐姨娘精挑細選出來的,錦心還算安心,摟著湯婆子閉了閉眼,忽然又想起一事來。
“錢嬤嬤是明日入府吧”錦心問道。
繡巧應了是,又問“姑娘,駱嬤嬤交代我備一塊好皮子與六尺大絨準備給錢嬤嬤做見面禮。您看這樣可以嗎”
錦心意味不明地“嗯”了一聲,輕聲道“婄云,我要這院里人心服帖,不要橫生種種波折。”
婄云應道“奴婢明白。”
錦心在黑暗中點了點頭,其實婄云是看不到的,但她還是沒再出聲,她真是累了,這會子覺著半分精神都沒有,身子卷在黑暗中,不到一刻鐘便安睡下了。
次日晨起,屋外好大的雪花,若是往日文夫人定然一早遣人知會各處免除請安,但因今兒個是教引嬤嬤入府的日子,請安還是要去。
錦心坐在妝臺前,眉眼間有些懶懶的。盧媽媽一早從園子的后門穿小道進府來,正趕上她梳頭,便笑著問道“姐兒昨夜睡得可好”
“還好吧。”錦心將一支梅枝花頭赤金短簪插入一側發鬏中,又揀出一條五掛的小米珠流蘇插在另一邊做掩鬢,順著鬢角垂下,照著鏡子一瞧,金簪明艷珍珠雅潤,又都小巧而襯得人嬌俏。
她面色其實不算太好看,但身上的貴氣足夠壓住這兩樣首飾,盧媽媽在旁細看著,忍不住感慨道“姐兒大了。”
披上狐裘戴上風帽,錦心坐到竹轎上往正院去,從懿園到正院路程說長不長、說短卻也算不上短,她身體弱,文夫人特許乘竹轎。
路上碰到蕙心、瀾心與未心,幾人也笑著問錦心昨夜睡得好么、在漱月堂住得如何,還習慣么。
錦心笑著一一回答,來到正院里正是辰時正,文夫人命人擺了早飯在正堂上,幾位姨娘不在這里用早飯,但因桌上坐著的是晚輩,文夫人也不叫她們侍膳,只叫她們在屋里坐著。
文夫人的習慣是食不言寢不語,幾人都習慣如此,正院的早膳豐盛,錦心胃口不錯,用了一碗雞絲湯面和兩個豆沙小花卷,文夫人見了,便帶上幾分笑意,用過漱口茶之后道“看沁兒今日胃口不錯,想來在園子里住的還算適應。”
“有些想阿娘,不過住著還挺舒服的。”略說了兩句話,眾人又挪到西屋里喝茶去,說起年下年節預備的種種事宜,送往外省的年禮早就上了路,這些不是要拿在明面上談的,府內各處的人情往來全由文夫人操辦,這會說話只談親戚間的走動。
文夫人行事素來體面周全,每逢年節也會給幾位姨娘家里備一份禮,今日一道命人取了出來,每位姨娘各有上品錦緞綾羅共四匹、一匣燕窩、一枝人參并兩塊皮子。
東西不算多,比起送給各處的年禮更是算不得豐厚,但確實也是一份用心。
幾位姨娘家中家境都屬平常,與文府素日有禮走動的人家不可同日而語,若是備的豐厚了還回不起,幾位姨娘心中反而會忐忑,這樣便正好了。
幾人紛紛起身道了謝,文夫人又說起要接別莊上兩位為老太爺、老太太祈福的兩位老姨奶奶回府過年只是,眾人隨口話著家常間,秦嬤嬤進來傳“太太,鄭、邵、錢三位嬤嬤都在門前下轎了。”
文夫人一早便打發轎子去接那三位嬤嬤,她們住得遠近不一,這會卻是一齊到的,可知就連這時間都是文夫人掐算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