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聽這話,屋內眾人忙都端正了坐姿,錦心眼中好奇多過嚴肅,見未心難得板著小臉一本正經的,心里不由感慨任你平日是多瀟灑的性格,碰上教引嬤嬤,第一面還得裝得人模人樣的。
再轉念一想,其實知道未心內里跳脫底細的都是自家人,在外人看來,她平日里行事就已經足夠“體面”了,外頭那些夫人們對文家這位三姑娘也只有稱贊的,即便是對禮節要求頗為嚴苛的文夫人,她對未心的禮儀規矩也頗為滿意。
這會未心如臨大敵正襟危坐的,多半是因為那位未來屬于她的教引嬤嬤是宮廷出身,民間對宮廷自然追捧擁戴,里頭出來的宮人自然也被百姓尊重。
而文府與旁人不同的一點是府內有蕙心教引嬤嬤的一個前車之鑒,未心里子是瀟灑跳脫,但內心也頗為細膩,這些日子恐怕心中百轉千回,不知給自己鼓了多少次勁,預設出不知多少教引入府可能會發生的情況。
這三位嬤嬤都打扮得很體面,文家下也有織造坊,每年也要替宮中采買許多布匹,文夫人何等眼光,一眼就看出這三位嬤嬤身上的衣裳衣料,雖然一看就都是宮里出來的,卻也有高下之分。
比如未心選的鄭嬤嬤身上的衣料材質最好、顏色鮮艷花紋繁復,應是內宮供與嬪妃,再由嬪妃賜下的;要給華心的邵嬤嬤衣料比鄭嬤嬤略次一分,但花紋疏朗大方,亦非尋常貨色,尤其發間綰著一支玉釵,玉質不凡,文夫人記得她是尚儀局出身。
只有錦心選的錢嬤嬤,身上的衣服一看便知是宮女離宮前宮中統一賜下的緞子裁成的,雖然也好,卻只是普通品質,頭上雖是金簪點綴,但論價值遠不如另外二人所佩戴首飾。
瞬息之間文夫人心中百轉千回,眼角的余光在好像并未分辨出這幾位嬤嬤的差距的錦心身上劃過,心中無聲一嘆。
她莫名覺著,錦心并不是不懂這些,相反,她懂了,而且并不在意,坐姿看似端正,神情卻有些懶散,不似未心嚴陣以待,像是渾然不在意教引嬤嬤如何一般。
好像她的情緒,只會對著她所在意的人流露出來,對于不在意的人,她吝嗇悲喜。
福兮禍兮
三位嬤嬤向文夫人道了萬福,文夫人收回思緒,笑著道“幾位嬤嬤有禮了。未心、錦心,來見過嬤嬤們。”
未心與錦心于是起身向三人見禮,文夫人一個個介紹來,介紹到錢嬤嬤時候便叫錦心上前,笑著道“沁兒,這位便是錢嬤嬤了。”“錢嬤嬤,這是我們家四姑娘,錦心。”
錦心向她微微欠身道了萬福,姿態如行云流水優雅自然,一旁蕙心身后立著的趙嬤嬤心中暗暗一贊,錢嬤嬤下意識地也回了一禮,另外兩位嬤嬤便都不著痕跡地變了目光。
錦心唇角微揚,對錢嬤嬤流露出一個無害的笑容“日后還請嬤嬤不吝賜教。”
錢嬤嬤對著錦心,行為不自覺地有幾分拘束,此時也是下意識地垂首欠身,“姑娘嚴重了。”
下一刻她就反應過來說好的拿住宮廷出身、文府請來的貴客教引的身份呢
她怎么不自覺地就對著小丫頭片子低頭了呢
這會她率先對四姑娘恭敬起來,鄭、邵兩位還不手撕了她。
此時的她尚且不知,今日一拜,便注定了她在短短月余于錦心手中連番受挫,最后不得不認命地走到茶房與灶臺搭伴,開啟了被口味挑剔的主子折磨的痛并幸福著的后半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