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可以那樣堅定地回應著李玄耀的每一次挑釁,不需要任何人來做她的靠山。
可以脫離俘虜的身份,脫離梁帝廢妃的身份,從容地坐在蕭氏主家的席面上。
她可以舉起酒杯,與眾人同賀中秋佳節,一飲而盡。
而后仍然神智清明,將他的那些深情,曾經沒有說出口的話都一一反駁回去,忽略過去,清楚地明白自己需要的是什么。
無論她是為哪一個蕭大人而倉皇出門,她都已經不再需要他了。
晏既已經將他的鎧甲穿好了,李媛翊重新點亮了手中的燭火,而后自柜中取出了一盤芙蓉糕。
她將這盤糕點放在了晏既面前。
“這是今日出門之前,我親手做的,將軍要不要嘗一嘗”
與其始終困于同一個問題不得其解,不如換一種方式,先去思考別的事。
晏既本來不想嘗,換過藥之后,他的傷口越發疼起來,讓他全然沒有任何交談的。
可是他才利用過李媛翊,不能轉瞬就變臉,他還是拿起了一塊。
芙蓉糕,色若芙蓉,又如美人面靨。
他想到他們還在河東裴家的時候,他曾經摘下一朵芙蓉,贈給他心中的美人。
那時候他們的心思都是一樣的,滿心滿眼,期盼著下一次月圓。
他嘗了一口,夸獎著她,“是阿媛小時候就最喜歡吃的東西,所以阿媛也做的最好。”
昏黃燭光,映著李媛翊的白皙面龐,漸漸地染上了一點胭脂,“將軍還記得,這是我小時候就愛吃的東西。”
李家有她這一位最愛吃糕點的小姐,灶上大師傅做出來的糕點,遠近聞名。
想到那時,晏既也不由得生了一點趣味,他點了點頭。
“記得的。李家十數位小姐,各個弱柳扶風,唯有嫡出的六小姐生得敦實,白白胖胖,如元宵一般惹人喜愛。”
李媛翊不由得笑起來,“就是太愛吃這些糕點了,不愛吃正餐。有一日母親忽而反應過來,便將這些東西全都禁了。”
那一日她在湖邊哭地好不傷心,便遇上了拿著木劍跑來,要拔刀相助的晏既。
晏既慢慢地將一塊芙蓉糕都吃完了,“我小時候愛吃糖,母親也不許,所以我才覺得我和你是同病相憐,格外地愿意幫你。”
李媛翊同樣也拈起一塊糕點,高門大戶出身,她的動作從來都是無比優雅的。
“小時候不懂事,只看眼前。以為眼前的痛苦便都不過去了,根本顧念不到將來。”
“其實人生事往往都是如此,眼前的苦痛未必是苦痛,最重要的還是未來的未來。”
她不知道今日他與殷觀若之間發生過什么事,她只是要借這一塊芙蓉糕告訴他,不要僅僅只著眼于眼前的苦痛。
忍過這一時,才能到達他所期盼的那個將來。
晏既沒有說話。
她好心提醒他,“我觀殷大人在門前相送之時,鬢發散亂,似沾了塵土。”
“衣袍之上也有泥濘,尤其是膝上與手肘處尤為明顯。抬手行禮之時,左手動作也有一些滯澀,好像是受了傷”
“我看她匆忙趕來,或許是她今夜遇見了什么事,不能及時赴將軍的約。”
“將軍實在不必就此為你們之間的事下一個定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