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知道,坤氏有著三王都沒有的優勢,坤國舅作為帝皇心腹,坤氏女居后位執掌后廷數十載,而坤皇后可是國母,一旦老皇帝駕崩而小趙王也跟著歸西,坤皇后是能名正言順出面過繼虔王幼子,記扶其登基的。
幾乎是老皇帝隱隱一露出矛頭調轉的態勢,兄妹倆都沒說出口,心下卻同時下了同一個決斷
可要完成這件事,卻并不容易,首先,老皇帝對坤氏防備很深的,而坤氏固然強大,對上帝皇,卻還是不夠。
所以,必須縱橫聯合,先拉攏到必須拉攏的助力。
坤國舅名單上頭兩個名字,就是楊延宗和季元昊。
作為朝中新貴,二人攏起了四王府六王府很大一部分的勢力,如今可謂當之無愧的權臣之一。另外更重要的,季元昊是宗室,而楊延宗身份則更微妙,坤國舅隱隱知道,他和老皇帝有些勾連,這若利用得好,未必不能就此打入老皇帝的內部,對他們可是有大利的
綜合重重因素,拉攏這二人勢在必行,并且非常重要。
坤國舅雙眸如鷹,心緒清明,“最好想辦法促使他們主動相投。”
坤皇后微微蹙眉“那可要找人接觸他們”
“不急,”坤國舅瞇眼“先觀察些日子。”
先找人接觸了,若順倒好,倘若不順,再使其他辦法,就成了強扭的瓜,不美了。
這極度不利于后續的聯手。
這兩人的意向,觀察一段時間,旁敲側擊一下,就能看出來了。
老皇帝年紀越來越大,行事越發雷厲風行大刀闊斧,除了坤氏,下一個未必不是他們倆。
楊延宗和季元昊都是聰明人,想必是心知肚明的。
那楊延宗和季元昊是什么意向呢
當然是不摻和了。
是的,兩人確實心知肚明,老皇帝解決完坤氏后,下一個目標如無意外就是肅清朋黨了。
可在兩人的刻意之下,大幅度削減了許多懷疑他們、過度忠于原來四王六王的人馬,如今的四王黨六王黨,可是比以往瘦身了很多,也勢弱了不少,早已今非昔比了。
兩人都是走一步看三步的人,這個度拿捏得剛剛好,介乎于老皇帝手松一點能容忍,緊一點就忍不住的度上。
端看如今老皇帝沒有對他們出手,反而在朝上朝下采取適當的懷柔手段,此番效果就可窺一斑了。
這在將來也是有不小的操作空間的。
首先一個,老皇帝看著真的挺老邁的了,并且他迫不及待立小趙王為太子并如此急迫將矛頭對準坤氏,很難讓人不懷疑他的身體究竟到了什么程度了。
坤氏樹茂根深,又一直是皇帝心腹,勢力糾纏在一起,想一時半會就鏟除可不容易的。
退一萬步,老皇帝真熬住了。
可小趙王又那么小,就算有輔政大臣,誰擔保這些目前忠心耿耿的臣屬將來不會滋長野心,成為另一個挾幼主的權臣朋黨呢
不如留下楊延宗季元昊二人,或許適當再削一削,成就多方互相掣肘的局面。
帝皇之道,在于平衡,對于想親政的小皇帝而言,鐵板一塊的朋黨可遠遠比好幾個黨派艱難多了。
反正將來不是沒有操作空間的。
肯定就比現在和坤氏勾連一氣去干逼宮的事安全的多,也輕松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