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甫身為左諫議大夫,在別人眼里,他從前一直是元承瑞和元照熙的人,如今效忠元穆安,也時常在眾臣面前展露出直言進諫的一面,在朝中一向以剛正嚴明著稱,令他來查,最能服眾。
不論朝臣們心中怎么想,都無人敢在這時提出異議,只能贊一聲太子殿下英明。
元穆安掃視四周,將眾人的表情變化一一看在眼里。事情正一步步按預期推進,令他感到氣定神閑。
“校尉秦銜何在”他語氣一轉,帶著幾分激揚和期待,問道。
只見徐將軍身后那一排排數十名披堅執銳的將士中,赫然行出一個高大英俊的年輕郎君,在眾目睽睽下,雙手抱拳,沖站在正中的元穆安行禮,朗聲應道“臣秦銜,見過太子殿下”
一句話,語氣沉穩,嗓音渾厚有力,完全沒有貧寒人家出身的小官吏初入京城的戰戰兢兢與小心謹慎。
元穆安看著這個只比略小幾歲的軍中新秀,不禁贊賞地點頭“果然是個可造之材。這次,秦校尉立了大功,須得大大封賞。只是,中郎將謝明徽的事還未查清,依我看,不妨等高公將事情查清后,再一并獎懲,至于慶功宴,也挪后些時日,如何”
在場眾人自然無一敢說不。
一行人遂在圍觀百姓的呼喝聲中進入南城門,沿著丹鳳大街繼續前行。
人群中,謝頤清穿著一身樸素的青色衣袍,面上戴著一塊薄薄的面紗,目光驚疑地望著寬闊道路的正中。
年輕英俊的郎君騎在高頭大馬上,眉目清朗,身姿挺拔,引來無數百姓的目光。
“那就是秦校尉吧,真是一表人才”
“聽說徐將軍就是用了他的計謀,才擒住了突厥可汗的那幾個兒子,如今他們已在咱們大燕當人質啦”
“才二十一歲,年輕有為啊”
身邊百姓們一句接一句的議論縈繞在耳邊,讓她整個人都有些恍惚。
父親謝柘一意孤行,利用姑母這些年來的委屈和埋怨,要促成她與元穆安的婚事,想借著婚事來鞏固謝家的地位。
她知道勸不住,索性一心禮佛,為母守孝,不大打聽外頭的事。
直到這幾日,北方傳來大捷報和大軍即將班師回朝的消息,“秦銜”這個名字開始出現在街頭巷尾,連謝府里忙著替她籌備婚禮的下人們也不時提起,她才忽然起了疑心。
今日親自到丹鳳大街上看一眼,這才確認自己的猜測。
竟然真的是他。
一連數日,謝柘都按兵不動,由著高甫將侄兒謝明徽查了個底朝天。
徐將軍那處既然敢當眾告發,自然早就準備好了詳細的證據,高甫命人審問、核實,進展極快。
只是一旦查到與謝柘有關的部分,便受到了阻礙。
他行事謹慎,謝明徽做的事雖有他授意,卻幾乎沒留下把柄。在他看來,此事雖于謝家名聲有損,卻不會傷及根本。
況且,早在大軍回朝前,他就隱約聽到了風聲,早已做好應對的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