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老三千恩萬謝“是多謝公子公子大義”
胤礽笑著離開,出了后院,小柱子感慨“主子待這胡老三也太寬容和善了。”
胤礽不以為然,“你別看他們身份低微,便覺瞧不起。多少勛貴子弟,囂張跋扈,忘恩負義的多了。難得他們憨厚純良,四年多前的事,還記得要還我銀子。”
陵光有些不解,“這處莊子是臨時的,待往后還不知會如何安置呢。二十兩銀子你也不缺,為何不直接免了,反而讓他分四年還清。四年時間,他每年都要來莊子上還銀。豈不是給你自己添麻煩”
“倒也不至于多麻煩。總歸有下頭人。這莊子往后仍舊可以養豬,便是不養了,也可做別的用途,找個人管著便是。不必我費什么心。”
陵光蹙眉“可是若你直接免了,豈不更省心”
胤礽一頓,回頭看向已經重新開始干活的胡老三“對我來說確實省心。對有些人來說也會覺得白占便宜,是大好事。可對于胡老三這等人來說,或許就會成為他們心里的負擔。
“他們會一直記得這件事,一直記得這個恩,一直記得這筆債。不如收了他們的還銀,彼此恩義兩消,他們也能放下心頭大石。”
胤礽嘴角勾起,說“陵光,其實我很高興。”
陵光
“你聽到了嗎他說他讓兩個兒子都讀書,女兒也讀。因為他幼年讀過書,即便自己沒天賦也知道讀書的好處。”
陵光更不明白了,這跟他們正在說的事有關系嗎
胤礽嘆道“我希望大清可以有越來越多胡老三這樣的人,明白讀書的重要性。我希望越來越多的大清子民能喜歡上讀書,也都讀得起書。
“我希望讀書能夠成為一項全民皆可參與的事情,而非是少數人才有的待遇。我希望知識能夠得到廣泛傳播,走入尋常百姓家,而不是壟斷在上層階級手中。
“一個國家想要真正的強大,不能單靠我們,更不能只靠旗人,需自下而上,全民富足。這個富足不單單是生活上的,還有精神上的。
“只有知識的傳播才能帶來先進的人才,而唯有先進的人才能夠創造先進的科技。知識的壟斷只會造成人才的缺乏,環境的閉塞。”
陵光默然,陷入沉思。
最初與胤礽相識相交,一是因為他讀的書只有胤礽懂,二是因為順治臨終前遺命,讓他好好輔佐胤礽。可與胤礽相處越多,他就越發現胤礽的不同。
胤礽有理想,有抱負。且他的理想與抱負跟順治不同,跟康熙不同,甚至跟所有人都不一樣。
胤礽沒說的是,他不只想讓男子都能讀書,還想讓女子也可讀書。
當然,如今來談這個還為時過早,并不合適。他會等待,會努力。
他知道這項工程浩瀚,任重道遠。但總有一天,它會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