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承志心中一動,又悠悠一嘆“不用做什么保證,也不用發什么毒誓要是連你都不敢信,我又能信誰”
李承志是真覺的沒必要。
若是沒遇到達奚,他肯定不敢放走高文君和魏瑜。但現在,難道還能把達奚也給滅了口
想來,張敬之對自己的河西之行定然做了妥當的安排,不然父親早都慌神了,哪會這般鎮定。
至于其他秘密,好像也就剩一個“指天引雷”了
但當時看到的又何止高文君與魏瑜
那么多的胡兵被俘,怕是父親與達奚,甚至部分兵卒都已經知道了,多她們兩個不多,少她們兩個不少
而且他也相信,高文君肯定不會說出去的。
一個女人,能心甘情愿的為一個男人去死,是何等的難能可貴
這對李承志的震憾何其之大他的心又不是石頭做的
連這樣的人都要防備,他日后還敢信誰
高文君心頭一暖,滾燙如炙。
可是,我又怎能為了一己之私,而害了郎君
高文君心痛的像是在針扎一樣“妾身是孤鸞之命,注定會孤苦一生曾被今指婚三次,但三次均未納吉,三人便死于非命”
她話都沒說完,就被李承志一聲冷笑給堵了回去“簡直扯淡”
若是不知這三位是誰,李承志說不定就會懷疑那么幾分。
但當達奚以“你要大禍臨頭”一般的口吻講給他聽時,李承志除了冷笑,還是冷笑。
高文君哪是什么天煞孤星,好像誰敢娶她她就克誰。其實全都是。
這三個,前兩個是當今皇帝初登帝位時的輔命親王之子,也就是皇帝元恪的堂弟。
最后一個是皇帝的親弟弟。
無一例外,都是被皇帝猜忌,最后不得不反。而結局大致都一樣前兩個是連死因都沒有的暴斃而亡,最后一個被迫自殺
別人能不能猜到不知道,但李承志有九成九的把握肯定,高文君是受了無妄之災。
想深一點,應該是被皇帝或是高肇當成了堵住悠悠之眾的借口之一
“郎君為何就不信呢”
高文君心急如焚“妾身孤鸞之命,是國教天師請旨欽批”
李承志一聲冷笑“國教祖師爺寇謙之還給他的兩個親傳弟子批過命呢。太武皇帝的批語是壽終正寢、子孝孫賢、國祚百世司徒崔浩的批語是子孫滿堂,與國同休但結果呢”
太子刺殺太武皇帝,事敗被誅,太武帝又被近侍刺死于朝堂之。
這叫哪門子的壽終正寢和子孝孫賢
至于國祚百世仔仔算算,好像連三世都挺不過去了。
崔浩更不用提,被太武皇帝誅盡了滿門,別說子孫,連家里雞都沒放過
牛鼻子糊弄人的話術而已,誰信誰是傻子
高文君猛的一滯,絞盡腦汁,卻想不出反駁的話來。
李承志悠悠一嘆,眼神深遂而又堅定“你若信我,就耐心等等事在人為而已”
事已至此,就算很難,又能怎樣
李承志做不到將甘心為他去死的女人拱手讓人,此等行徑特么的比禽獸還不如
話語平平無奇,但聽在高文君耳中,卻字字如針,比任何誓言都要震憾,比什么情話都要動聽。
眼淚“唰”的一下就流了出來自己日思夜想,夢寐以求的意中人,不就是這般么
鬼使神差的,明知千難萬難,高文君還是將頭點了下來“妾身相信”
相信就好
李承志正準備再給她增加點信心,隱約聽到帳外傳來一聲咳嗽,頓時哭笑不得。
達奚啊達奚,你怎么比我親爹還要著急
李承志溫聲寬慰道“早些去睡吧,莫要多想,一切有我”
高文君低低一應,起身離去。
凝望倩影,李承志無聲一嘆。
確實很難,但還是那句話事在人為
正值子夜,已是月中天,帳外分外明亮。
離帳約十步左右,佇立著兩道人影,身形一般高大,但鎧甲一金一黑,很是好認。
高文君停下腳步,深深一福。